-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测量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1 -
1.1.工程概述 - 1 -
1.2.主要技术指标 - 1 -
1.3主要技术要求 - 2 -
1.4自然状况 - 3 -
1.5隧道围岩等级桩号 - 4 -
二、编制依据 - 5 -
三、测量总体组织 - 6 -
3.1 测量人员组织机构 - 6 -
3.2 测量工艺流程图 - 7 -
3.3 测量仪器的配备 - 7 -
四、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 8 -
五、分项工程测量方案 - 9 -
5.1 隧道测量放样 - 9 -
5.2 隧道监控量测 - 10 -
六、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 17 -
6.1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 17 -
6.2监分析结果反馈与应用 - 18 -
七、竣工测量 - 20 -
八、资料管理 - 20 -
九、注意事项 - 21 -
十、测量质量保证及纠偏措施 - 21 -
测量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述
第三分部担负DK168+673~DK171+515段施工任务,主要工程为麻芝川隧道及隧道两口与毗邻桥梁桥台间路基,位于温州市泽雅镇内。
麻芝川隧道起迄里程为DK168+673~DK171+515,全长2842m。隧道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组织施工,台阶法和全断面法进行施工。
主要技术指标
本隧道位于曲线交点JD36,其左线要素如下
曲线半经:m。 缓和曲线:280m
偏角:-35°56′40.71″ 切线长:1924.311m
曲线长:3730.438 m 限制坡度:‰。
新建双线线间距:4.6m
本次设计院交桩资料主要有以下内如:
金温铁路速度目标值为200km/h~250km/h 有碴轨道,按照宜“保证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10mm/km”的要求及线路专业提供的原设计分带设置情况,本着保证投影变形值不大于10mm/km 的要求和投影面设置尽量考虑平均设计面高程的原则,对金温进行划分投影及投影面高程的选择,具体情况如下:麻芝川隧道位于中央子午线120-25-00,投影面大地高110,平均高程异常65,水准面高程45,最大变形系数(PPM)9.7,投影名benjing54120-25-110。
涉及到麻芝川隧道平面控制点主要有有4个: CPI067 X-3102663.4413 Y-502823.0241、CPI068 X-3102220.8081 Y-502324.7598、CPI069 X-3102949.4530 Y-505902.7592、CPI070 X-3101272.1685 Y-505889.1163。
二等水准控制点主要有3个:
CPI067-37.5471m、 CPI069-16.7560m CPI070-22.6852m
主要技术要求
(1)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复测技术要求(采用GPS观测):基线方位角中误差1.3″,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180000,二等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固定误差a(mm) 比例误差系数b (mm/km) 基线方位角中误差(″)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等 ≤5 ≤1 1.3 1/250000 (2)加密点测量按CPIII平面控制网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CPIII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网名称 测量方法 方向观测中误差 距离观测中误差 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 CPIII平面网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1.8″ 1.0mm 1.0mm
(3) 水准测量按二等控制。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为±4√L(L为长度,单位km),观测方式为奇偶站交替。二等水准的观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二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m)
等级 水准仪最低型号 水准尺类型 视距 前后视距差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二等 DS1 因瓦 ≥3且≤50 ≤1.5 ≤6.0 ≥0.55且≤2.8 ≥2次
、自然状况
⑴地形、地貌特征
麻芝川隧道地处剥蚀丘陵区,地形起伏,植被茂盛,山体自然坡度25~45°,局部可见基岩裸露。进出口均有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乡村公路通达。
⑵地层岩性
麻芝川隧道区地层分部较简单,基岩多有出露。地表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下伏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现分述如下:
杂色人工填土或自然坡积土含碎石约40%,稍密,厚0.5~2.5m;Qel+dl含砾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含砾20~30%,厚0.5~2.5m,主要分布在进出口山坡及山间谷地地表;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全风化,灰黄色,原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