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红头绳儿 王鼎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课 红头绳儿 王鼎钧

第十課 紅頭繩兒  王鼎鈞 一、王鼎鈞簡介 姓名籍貫 王鼎鈞,山東省臨沂縣(今臨沂市)人,民國十四年生。 關於王鼎鈞 1生長在偏僻鄉鎮的王鼎鈞,喜歡看書,卻沒什麼讀書的機會。恰好清朝最後一位狀元王壽彭替山東省辦教育,他買王雲五編的《萬用文庫》,每一所小學發一套,書多的小學得另外蓋一間圖書室來放。王鼎鈞就讀的小學,由愛看書的王鼎鈞擔任圖書管理員。利用這個機會,他看了許多書。 2抗戰時,王鼎鈞隨學校遷徙到陝西。開始在地方性的《安康日報》投稿,他愛上了文章變成鉛字的滋味,文學之路由此開始。 3王鼎鈞的流亡學生歲月 (1)承辦人給的生日:民國三十一年,十七歲的王鼎鈞因戰爭成為流亡學生。他到一所學校報到。承辦人跟他要證件,不管什麼證件他都拿不出來。承辦人說:「我給你寫證件遺失。」又見他年紀太大,說:「我給你寫十四歲,記住,你今年十四。生日呢?不知道?我給你寫四月四日,這天是本校校慶。」就這樣他有了生日。 (2)抗戰八寶飯:抗戰時物質條件差,王鼎鈞常吃一種「抗戰八寶飯」,即幾分霉壞的糙米混合稗子、小石子、稻穀、老鼠屎、蟑螂腿一類的雜物,這是現代人很難想像的。 4隨軍隊來臺後,沒有依靠的王鼎鈞睡過公園、車站。後來他給中副寫稿,稿費一千字才十元。他可以花一塊錢買個饅頭、稀飯,打發一餐,十幾元混一星期,甚至還有餘錢可給家人使用。 5只有初中學歷的王鼎鈞,由《掃蕩報》的校對練習生一路成長,到後來成為《公論報》的副刊編輯,進入中廣服務,寫作觸角隨著與文藝界的接觸越來越廣。他開始寫方塊文章,從《徵信新聞報》寫到《中國時報》,從副刊寫到新聞版面,長達二十年之久。 6王鼎鈞對十四歲就離去的家鄉「蘭陵鎮」,有難以言喻的情感。至今,在他自印出版的每一本書後,都會蓋上「蘭陵王鼎鈞印」的刻章。 散文風格與特色 1王鼎鈞的散文為年輕創作者重視,他認為散文是寫小說、寫詩不成,最後的避難所。他學作文本為記述自身經驗見聞,早期追求詳細精確;後以抒情為主,「事實」成為常被分割重組的模糊背景。晚近知道在這個非常的時代裡,個人的遭遇,喜怒哀樂只是「小我」,可貴的是透過敘事抒情,產生象徵作用「立其大者」,晚年出版的《左心房漩渦》或可作為創作的里程碑。 2一般的創作者,尤其是散文,多從感性出發,再進入理性。而王鼎鈞卻從理性出發,再進入感性,而達到感性與理性交揉的境界。其寫作歷程可概分為四階段。 (1)時事議論雜文時期(約西元一九六一─一九六八年):限於題材和報紙方塊,內容多具時效性,偏於分析事理,提供建議。與純文學相距較遠。藉此磨練文字,奠定遣詞用字基礎。 (2)抒情散文時期(約西元一九六八一九七四年):文字優美,情調緩慢,朦朧中帶有浪漫,作純感性的發揮。 (3)人生修養雜文時期(約西元一九七四一九七六年):理性談論待人處事之道,激發進取、向上的人生,此時寫作功夫已爐火純青。表現他的豐富人生經驗,敏銳觀察力,冷靜頭腦及高度邏輯思考能力。 (4)小說化散文創作時期(約西元一九七六一九七八年):時而感性,時而理性,兩者交融。如碎琉璃是自傳式的散文,寫懷鄉之情、母性光輝,相當感性,而對動亂時代背景,偶有批評,又是理性。夢來自圓自解,從而留給讀者一分想像、幾許嘆惋,餘韻無窮。 二、語文常識 ◆章法:線索 定義:文章中連接其材料的脈絡或貫穿全文的字眼。 分類舉例: (一)以時間為線索 1.李白〈長干行〉。 2.陶淵明〈桃花源記〉。 (二)以物為線索 1.王鼎鈞〈紅頭繩兒〉。(以古鐘為線索) 2.琦君〈髻〉。 (三)以人物的活動為線索 1.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四)以思想情感的發展變化為線索 1.徐志摩〈再別康橋〉。 (五)以文眼為線索 1.韓愈〈師說〉。(「師」字貫穿全文) 2.顧炎武〈廉恥〉。(以「恥」為線索) 3.李魁賢〈鸚鵡〉。(以「主人對我好」為線索) 三、紅頭繩兒 ◆課文結構表 紅頭繩兒 序幕 一切要從那口古鐘說起……勸他們成為香客 以古鐘揭開序幕。純描寫,無敘述。 開端 廟改成小學……誰替她梳辮子呢 主要人物「我」、「紅頭繩兒」、校長陸續上場。以「紅頭繩兒」的意象為中心進行描寫、敘述。其中伏筆有二處:「如果她跌倒,」及「如果彼此分散了」。 發展 蘆溝橋打起來了……又是那樣下賤 以戰爭為背景,以古鐘為線索,不斷推展情節,至「我」與「紅頭繩兒」、校長失去聯絡為止。採「限制觀點」的敘事手法,只呈現「我」當時之所知所見,而保留「我」當時之所不知(儘管事後已知、寫時已知),以引發讀者「懸念」。 高潮 直到有一天,我又跟校長見了面……我還有什麼話可說 由校長出面揭示「紅頭繩兒」的下落。採側寫法,大量運用對話,是全篇寫得最戲劇化的部分。 結局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