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

专题四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主要内容】RDI的理论基础:社交体系和技能的划分;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自闭症患者人际互动的缺陷RDI的介入模式:治疗目标、基本特点、治疗原则、评估和追踪、水平和阶段针对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缺陷——社会性功能降碍,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土、人际关系发展中心(The Connections Center)主任史提芬·葛斯汀(DR Steven Cutstein)提出了“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简称为RDI)。这套干预方法是依据一般儿童习得建立情感关系能力的方式发展出来的,不同于在自闭症治疗领域里现有的社交技巧训练计划,近几年来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在实践运用中的效果引人瞩目。RDI训练适用范围广泛,包括患有自闭症、爱斯伯格综合征等广泛性发育障碍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非言语性学习困难等有人际关系发展问题的儿童(2岁以上)及青少年。从更高层次来说,RDI也适用于正常儿童。但是,对于那些具有严重攻击性或违抗、不服从行为的孩子而言,他们需要接受相应的行为矫治后才能进入RDI训练。RDI的理论基础社交体系和技能的划分人际交往(经验分享互动)的6个发展阶段自闭症患者人际互动的缺陷RDI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近年来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和自闭症核心缺陷的研究成果。首先,葛斯汀敏锐地注意到了社交体系中的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之分;其次,葛斯汀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正常儿童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论认识,葛斯汀提出了自闭症患者在人际关系发展上的六项共同缺陷。社交体系和技能的划分(工具性互动和经验分享的联系和区别)1.含义尽管自闭症患者的社会关系均不同程度受损,但在本质上却并非社交能力失调,许多被诊断出有自闭症的患者仍能学会不同的社会行为。研究表明,许多自闭症患者能对有限的社交情境产生兴趣,以及具有某种程度的应变能力,他们毋须透过治疗,便能自行学会某些不需分享情绪、想法或认知的简单社交行为,有些患者甚至能顺畅地使用所谓的工具性(instrumental)社交行为,因为这类行为的互动功能仅止于工具性的——想取得某样东西、某件讯息或刺激物的一种方式。自闭症患者在从事工具性的社交行为时,能自然表达情绪、和他人接触眼神、做指示动作、提出需求、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如排队),甚至做出一般人认为自闭症患者无法做到的社会行为。除了这种能帮我们处理生活基本需求的工具性互动以外,还有第二种相当重要的社会互动行为,我们称之为“经验分享”(Experience Sharing)。经验分享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有机会和友伴分享彼此的内心世界。简言之,工具性的社交行为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类行为和互动的对象是谁并没有关系;而经验分享是有焦点的,不同的个别互动对象能产生不同的互动乐趣,这才是此类互动独特的目的。每当人们互动时,其集体行为形成一种暂时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本质会限制可能发生的互动内容。两种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系统同时存在,各自为不同类型的互动布置好上演的舞台背景。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首先,“动态系统”(Fluid System)的建立,是为了要处理互动双方所制造的大量新讯息。动态系统在本质上是无法过度限制的,所以只需透过部分的结构要素,便能调控、维护动态系统。规则提供的是简单的空白架构,决定在互动双方之间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此外,动态系统不需有特定目的来引导互动双方的行为,参和互动者无法依赖特定的一连串动作来提供可预测性。参和动态系统的互动者非常努力地平衡新奇的经验和变化,才能维持互动的组织架构。连续的共同调控行为取代特定的结构要素,互动参和者时时刻刻地参照搭档的情绪反应,并且使用这个资讯,决定应该增加或减少下一个动作的变化程度——换言之,这个过程就是“情感谐调机制”(Emotional Coordination),这就使得动态系统不至于沦为一场混乱。相对地。“静态系统”(Static System)是用来限制新资讯流入该系统的多寡,具有高度可预测的结果。在许多社交运作中,静态系统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例如,在超市里结帐、到银行办事要排队等。同样地,我们希望精确的程序动作能在相对的静态系统中产生。静态系统是根据特定的规则、具重复性的—连串动作,并带有某种清楚目的,以维持互动结构的完整性。因此,用剧本式的方法来教这类静态系统的行为,其实相当简单。例如,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家银行办事都一样,所以,用逐步的方法来教排队的规则,会非常雷同而简单。因为排队的规则使这个活动的架构不具弹性,互动参和者在静态系统中毋须不停地维持互动。此外,静态系统中的互动对象可随时替换,只要对方遵照既行的规则和剧本来进行。例如,银行出纳员可能暂时离开工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