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第二年古代诗歌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第二年古代诗歌教学

小学二年级古诗教案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