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章人文活动旅游资源
第十四章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章节内容;第一节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概述;一、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概念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是指那些以社会风情为主体,反映社会风貌、人文意识、人文教育以及人文文化等内容,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的活动性、过程性旅游资源。
;二、人文活动的旅游特征
1.社会政治性
2.民族文化性
3.地域差异性
4.形式多样性
5.展示体验性;三、人文活动的旅游资源的分类
2003年5月1日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将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划分了4个亚类和16个基本类型。
1.人事记录(人物、事件)
2.艺术(文艺团体、文学艺术作品)
3.民间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节庆、 民间演艺、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宗教活动、庙会与民间集会、饮食习俗、特色服饰)
4.现代节庆(旅游节、文化节庆活动、商贸农事节、体育赛事活动);
四、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1)人文活动是文化参照的对象
(2)其次,人文活动是审美参照的对象
(3)人文活动是向外界展示本土文化的窗 口,是对自身文化的肯定
(4)人类活动作为旅游资源,是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一、我国民族的简介
二、主要的民族文化
1、民族文学
2、民族服饰
三、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族风情(民族活动)
;一、我国民族的简介
二、主要的民族文化
1、民族文学
2、民族服饰
三、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族风情(民族活动)
;东北地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粗犷、豪放。特别突出的是蒙古族的摔跤、赛马,鄂伦春人的狩猎,鄂温克人驯养四不象,赫哲人制作鱼皮工艺品和朝鲜族敬老爱幼和能歌善舞等。 ;蒙古族一年一度欢庆丰收和畜牧业兴旺的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的服装;鄂伦春族服饰;西北丝绸之路地区少数民族的风情特征:热情、奔放、欢快、勇敢。颇具特色的民族活动如哈萨克的姑娘追、叨羊,维吾尔族的盘子舞、手鼓舞、沙巴依舞,锡伯族的射箭活动等。 ;保安族;哈萨克族姑娘弹奏冬不拉;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的马上游戏-刁羊;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民俗特点多姿多彩,极富于情调。主要活动如壮族的赛歌会,僳僳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腊染,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蝴蝶会和绕三灵等活动。 ;哈尼族;布朗族;怒族;瑶族的“叉叉房”;龙脊红瑶打油茶迎宾;仫佬族欢度中秋佳节,也称“坡节”;京族渔民踩高跷捕鱼;土家族姑娘;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民族,主要为藏族、土族、裕族、门巴、珞巴族等。;藏族打酥油;珞巴族服饰;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形式多样
诗歌、散文、小说、
戏曲、音乐、
杂技、舞蹈、
绘画、雕刻、
魔术等;滕王阁赋;望庐山瀑布;吴桥杂技;音乐;音乐;戏曲;第四节 婚俗和特色食俗;一、婚姻习俗
1、汉族婚俗
(1)婚礼的一般程序
汉族传统婚俗一般遵行“六礼”:①纳采——后人称为合婚、说媒,先有媒人去女家表明男家求婚之意,问明女方的年岁属相,联系合婚;相冲相克免谈。②问名——相当于现代的“订婚”;③纳吉——是向宗庙问卜于祖先,后来演化成“小聘”,即指男家送女家的订婚彩礼;④纳征——又称“纳币”、“入币”,对嫁娶的物质和数量都有明文规定;⑤请期——就是男家择定良辰吉日迎娶,男家仪仗队及轿夫抬着花轿迎亲;⑥亲迎——男子必须到女家去以礼相迎,故曰“亲迎”。古时婚礼以昏为期,因此亲迎必在黄昏以后,甚至深夜。 ;(2)其他婚俗
其他婚姻习俗还有:①结发——结发之礼当溯至上古时期的婚礼仪式,周时称为“合髻”,宋朝“合髻”时间在新郎新娘饮交杯酒之后。②新妇障面——指我国在新娘出嫁时要蒙头盖面,一是“遮羞”,二是“避邪”,只有等到入洞房时,新郎才挑起新娘的“盖头”,俗称“挑盖头”,到此婚礼才算完成。 ;③拜堂——又名“拜天地”,。
④合卺(jin)——婚礼程序进行到最后一项,所谓“合卺”,是指新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的意思。后世统称为“交杯酒”,以示新婚夫妇自此已永结百年。合卺原先并非交杯之意,而是指破匏为二,合之则成一器,故名合卺。“匏”就是匏(pao)瓜,是一种苦瓜,一分为二,就可以盛酒,因此“合卺”,古代也称“匏爵”,用匏爵盛酒,酒会成为苦酒,有提醒新夫妇应该同甘共苦的意思。 ;2.少数民族婚俗
(1)恋爱阶段
少数民族青年相互结识,物色对象常在节庆日或赶集会的途中,如壮族的赶花街、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青年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集会上青年们通过对歌、丢荷包、抛绣球、赛马或跳芦笙等娱乐活动,选择自己的意中人。如壮族的三月三歌会,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