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4 翻译和断句.ppt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4 翻译和断句.ppt

  1.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4 翻译和断句

文中的“绝湘水”“中济”是两个具有顺承关系的短句,由于不明句式,标成“绝湘水中”,语意大有不同。“不应”“摇其首”也是两个顺承关系的短句,“不应摇其首”,则标成了一个否定句。 两个语句应该这样标点: 合作探究课时2 “文言文断句”技巧示范 题点聚焦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下面我们为考生提供几种常用的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以期对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的提高,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读文段,通文意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例1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主 曰 宋 公 威 容 德 器 群 臣 莫 及 帝 曰 方 且 图 之 后 弘 被 引 见 帝 令 主 坐 屏 风 后 因 谓 弘 曰 谚 言 贵 易 交 富 易 妻 人 情 乎 弘 曰 臣 闻 贫 贱 之 交 不 可 忘 糟 糠 之 妻 不 下 堂 帝 顾 谓 主 曰 事 不 谐 矣 【解析】 经过通读,我们不难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写湖阳公主新寡,皇帝为她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逐层、逐句断开。 【答案】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句读。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 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要特别注意标示。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例1中的人物主要有三个,湖阳公主、帝、弘。“弘”即“宋弘”,有必要把人名先圈出来,否则无法断句。 例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韩非子·说林下》) 【解析】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道”“鼻”“目”“事”,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三)看虚词,找位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例3 用斜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