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鲧禹神话研究中的捞泥造陆说献疑
鲧、禹神话原型研究中的“捞泥造陆说”献疑
陈连山
提要:
鲧、禹神话的主要内容在文献记录中一直是治水。近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些治水神话的原型是“捞泥造陆”。本文认为这个假说的理论基础并不完善,相关论据也不充分。因此,尽管这个假说具有相当的解释力,但是其局限性还是很明显的。
关键词:鲧、禹、潜水造陆、捞泥造陆、创世神话
鲧、禹父子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古典文献记录的相关情节非常丰富,其中既有超自然的神话,也有远古历史传说。对于这两类情节的关系,一般观点认为:先有超自然的神话,经过历史化改造,转变为远古历史传说。鲧、禹原来是神,后来被改造为古代帝王。不过,在古代文献中鲧、禹故事的这些情节无论历史化发生之前,还是之后,其基本内容都是治理洪水,和创世神话似乎无关。
不过,部分神话学家认为这组治水神话的原型是创世神话之一,即所谓“潜水造陆”(earth-diver)神话。例如,叶舒宪认为:“由天帝和鲧禹父子共同演出的治洪水故事,实际上是第二次创世,即以息壤原型为基础的潜水造陆型创世神话的一种变相重演。”由于潜水造陆语义不甚精确,力主此说的胡万川称之为“捞泥造陆”神话。本文简称此说为“捞泥造陆说”。
这一假说近年来影响颇大,但是,笔者对于这个假说成立的条件存在一些疑问。本着责备贤者的古义,本文对该假说提出质疑,也借此机会向各位先生求教。
一、鲧、禹神话原型“捞泥造陆说”的发展
1965年,日本学者大林太良在《神话学入门》中利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结合东欧、北亚、东南亚、印度和北美洲流传的潜水神话母题(即汤普森《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中A812 earth-diver),率先提出一个推测:鲧盗窃息壤治水“大概是狩猎民族创造的世界潜水神话受违背天神意志而盗取对人类有价值的事物这一农耕民(族)神话母题的影响之后演变而成的。”
大林太良所例举的阿尔泰地区的潜水神话是这样的:
最初,世界上只有水。神和最早的人(或者是恶魔)以两只黑雁的形体盘旋在最初的大洋上空,命令人从海底拿些土来。人拿来土以后,神把它撒在水上并命令说:“世界啊,你要有形状。”说罢,又让人再一次送些土来。可是,人为了把土藏掉一些来创造他自身的世界,只把一只手中的土交给了神,而把另一只手中的土吞进了自己口中。神把拿到手中的那部分土撒在水面上之后,土开始渐渐变硬变大。
随着宇宙的成长,人嘴里的土块也越来越大,简直大到足以使其窒息的程度。这时人才不得不向神求救。被神盘问的结果,人才坦白了自己所做的恶事,吐出了口中的土块,于是地上便出现了沼泽地。
从表面情节看,这个神话和鲧治水的神话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大林太良提出两个根据。第一,潜水神话的分布范围涵盖了中国周边地区,因此中国也应该有。第二,潜水神话中从水里捞起的土和潜水者爪上的土都和息壤一样会生长,最后变成大地。按照大林太良这种说法,鲧的神话就属于潜水神话在中国的一个变异。一个原本是创世的潜水神话转变为中国的用息壤治水的神话。
叶舒宪受到北美印第安人潜水造陆神话的启发,认为鲧、禹治水神话与潜水造陆神话之间存在同构性。他注意到潜水神话和鲧、禹神话的主题存在差异(一个是创世,另一个是治水),但是,他根据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理论把鮌(鲧)、禹治水神话看作更加古老的、在中国已经失传的潜水型创世神话的置换变形。不过,叶舒宪也没有推测鲧、禹神话的原型就是潜水造陆神话。
第一个全面地把鲧、禹治水神话复原为捞泥造陆的学者是胡万川。胡万川在论文《捞泥造陆——鲧、禹神话新探》(以下简称胡文)中使用类型学的方法,指出该神话的原型是:禹是天神,鲧是捞泥者。鲧因为私藏泥土而被杀于北极之阴。禹用息壤创造大地之后,派人丈量大地的东西南北长度。而经过历史化之后,鲧、禹的关系转变为父子。按照这种说法,鲧、禹神话的原型就是中国远古时代的创世神话。笔者认为胡文在“捞泥造陆说”中最具代表性。
吕微补充了汉族两个现代采录的捞泥造陆神话,并对胡万川构拟的鲧、禹神话原型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尽管吕微认为目前鲧、禹传说的神话原型已经确定,但是,他似乎还是心存疑虑,主张对此假说的“有效性和有限性”都应充分估计。不过,吕微没有具体展开如何估计。
大林太良一个似乎有点不经意的推测,经过叶舒宪、李道和、李福清、胡万川、吕微等学者的发展,近年来影响越来越大,从而成为鲧、禹神话研究的一个转折点。
二、“捞泥造陆说”的有效性
目前,“捞泥造陆说”已经发展得相当精致,也能够解决鲧、禹神话研究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关于此说的可以解答的疑难问题,胡万川的论文有详细说明,此处不赘。只举一个例子做示范。
古代典籍中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多次出现“敷土”、“布土”的说法,历代注家一直解释为给大地划界。
《尚书·禹贡》云:“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孔氏传注云:“洪水泛溢,禹布治九州之土,随行山林,斩木通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