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旅游文化学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2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 旅游文化学概论

目 录 第一章 旅游文化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概论、结构、特征和功能 第二节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第三节 我国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 第二章 旅游主体文化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观念文化 第二节 旅游主体消费文化 第三节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 第三章 旅游客体文化 第一节 山水文化 第二节 建筑文化 第三节 园林文化 第四章 旅游客体文化 第一节 宗教文化 第二节 民俗文化 第五章 旅游休闲文化 第一节 休闲文化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休闲文化 第三节 中国现代休闲文化 第四节 西方休闲文化 第六章 旅游企业文化 第一节 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第二节 旅游企业文化的构建 第三节 旅游饭店企业文化 第四节 旅行社企业文化 第五节 旅游交通企业文化 第七章 旅游制度文化 第一节 旅游行业标准 第二节 旅游管理模式 第三节 旅游法律规章 第八章 旅游生态文化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生态特征 第二节 文化生态和生态文化区域 第三节 生态文化的旅游开放和开发 第四节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参考教材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章海荣,旅游文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马 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 4.谢贵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明煊,中国旅游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6.黄艺农,旅游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7.申葆嘉,旅游学原理,学林出版社,1999 8.钟贤巍,旅游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赵荣光,中国旅游文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4 10.谢凝高,山水审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 13.安旭,旅游文物艺术,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14.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 15.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6.欧阳海燕,戏剧音乐史概述,中国经济出版社 17.江岩.晓怡,名胜文化,名刹文化,节日文化,山文化,水文化等,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8.余世谦,烟、酒、茶,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19.周汛,中国古代服饰大观,重庆出版社,1995 20.杨乃济,旅游于文化生活,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21.沈祖详,旅游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22.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 23.方力天,佛教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 24.林新乃,中国风俗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5.张科,中外建筑艺术鉴赏,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2、我国的文化定义 1)文化一词的来源 “文”在古汉语中的多层含义: (1)“文”为饰纹、花纹、纹理。如《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 (2)“文”为修养。《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文”为修养的基础上,它又指人的美德,为德的总称。《论语·周语下》曰:“夫敬,文之恭也。” (4)“文”为华丽。如《论语·颜渊》中有:“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之。” (5)“文”为治国方式。在政治层面上,“文”对应于“武”,指的是非军事性的治国治世方式,主张用“文治教化”约束人们的行为。 (6)“文”之为文章、文辞、文言、文体(乃至现代汉语中的文学)等。 (7)“文”之为自然界与人世间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易·贲》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8)“文”之为人,即“文人”,是与士、农、工、商相对应的。 “化”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第一,“化”之为“生”、为“变”等等。《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万物皆化。” 第二,“化”之为感化、教化。《礼记·学记》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驯至于善谓之化。” 第三,“化”之为融化、消融、消化、化解。《庸言》曰;“学而不化,非学也。” 在古汉语中“文”与“化”的连用 在古汉语中,将“文”与“化”合而为一,用得也不少。古汉语中的“文化”,主要是指治世方略,强调以文教化万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其中的“文化”只是“文”与“化”的连用,强调以文治教化之道。 2)现代文化的概念 现代汉语的文化,既继承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