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碑帖释文.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碑帖释文

石门颂》译文释注 [一] 《石门颂》是著名汉隶摩崖刻石。东汉建和三年(公元148年)书刻于陕西省襄城县(今汉中市褒河区)东北褒斜谷之石门崖壁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此处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有人整理出其书法尤著者十三品,此刻石及《石门铭》即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七十年代初期.因修水库,此刻石和其他刻石一起被凿刻下来,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原刻为竖立长方形。通高26l厘米,宽205厘米,22行,行30或31字。总共655字。前人对此摩崖书评价极高。如清人张祖翼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鸡,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康有为认为:“《扬盂文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科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此刻看似平常,实极浑厚自然,笔画、结字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其中“升”字,“此”字,特别是“命”字末笔,拖笔极长,同某些汉简写法相似,这在碑刻中是极少见到的。此碑刻字甚多,有些字虽非别字,但写法也很不规范。本释文均用规范的简化字写出。鉴于原碑拓本十分请晰,为了避免重新造字,仅在别字处注明(借代写“别字”。系本字,写法不规范者写“别写”)。别字写法.可直接看原碑即可。 原文:(碑额)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注释:此颂为汉中太守王升为歌颂原司隶校尉楗为杨涣开通褒斜道的功勋所刻。“司隶校尉”:官名,汉武帝征和年间初置。“楗为”:郡名。“杨君”: 指杨涣,字盂文。楗为郡武阳县人。武阳县在今四川彭山县东。曾任尚书中郎、司隶校尉,任职期间,“甚有嘉声美称”。因碑文中有“武阳杨君厥车孟文”字样《水经注》、欧阳修等称此碑为“杨厥碑”,误。此处“厥”字为语助词,非人名也。 原文: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泽有所注,川有所通。斜(碑作“余字)谷之川,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 注释:“坤”,《说文》:“地也”,与“乾”所代表的天相对。“股躬”,有人认为应即“股肱”,古代“躬”“肱”通用。也有人认为“股”指四肢,“躬”指身躯。“余谷”即“斜谷”,宋欧阳修《集古录》云:“以余为斜,汉人皆尔”。斜谷,指今陕西终南山之山谷。南口曰褒,在褒城县北,北口曰斜,在郿县西南。《括地志》云 :“斜水源出褒城县西北衙岭山,与褒水同源而流派。”《汉书·沟洫志》:“褒水通沔,斜水通渭。”“隆”:盛大、高起。“城”:益州领域。“充”:《隶释》:“以充为冲”充,充足。 译文:像神灵一样的乾坤早以将位置排定,这里是河川和水泽的胜地。泽均有所流注,川亦有所沟通。斜谷的河川,其水泽在南郡变得十个盛大,通向四面八方,充盈于整个益州。 原文: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碑误作“人”字)秦。建定帝位,以汉氏(原种作“诋”)焉(焉字别写)。后以子午,途(途字别写)路涩(别写)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阂(碑作骸垓)隔(别写)尤艰。 注释:“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楚汉相争时,霸王项羽曾“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今汉中市)。”〔见《汉书·高帝纪》)可见汉中是其发祥之地。“道由子午”:指子午道。《前汉书王莽传》:“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师古注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出散入秦”:散,指散关,出散关,即可进入秦地。“围谷”“堂光”:皆地名。汉中至秦川共有四条通道,除子午道和褒科道外,尚有城固至周至的谠骆道和沮县至陈仓的陈仓道。“围谷”和“堂光”分别在此二道上。 译文:昔日汉高祖刘邦接受项羽之封.由汉中起家,经过子午道和出散关进入秦地,建立和奠定了称帝的基础。汉朝的名称,也由此确定下来,。后来由于子午道路途艰涩,又有经过围谷、堂光的两条道路开通,但这四条道路都存在隔阂.通行都极困难。 原文: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原碑作余),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别字)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上则悬(碑为县字)峻,屈曲流(别写)颠;下则入(碑作人字)冥(别字),倾(别字)泻(碑为写字)输渊。 注释:“永平”:东汉明帝年号,“四年”:公元61年。“诏书开斜”:永平四年的诏书失载。但《搐君开通褒科道》石刻载:“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可能即指这次诏书。“元二”:有人释为“元元”,误。应指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 公元107—108年)。《后汉书. 邓君传》云:“永初元年夏.凉郡畔羌,摇荡西州,诏骘将羽林五校士击之,(二年)冬班师,迎拜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