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课件系列——第六节 治法概要.pptVIP

中医儿科学课件系列——第六节 治法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儿科学课件系列——第六节 治法概要

第六节 治法概要 身心兼顾,综合治疗:WHO对健康的定义。 合理进行中西医结合。 本节内容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其他治法 (一)内治法用药原则 1.治疗要及时、正确、审慎: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处方轻巧灵活 轻巧(用药轻、用量小) 不宜呆滞,不可重浊,不得妄加攻伐 中病即止 3.注意顾护脾胃—儿科的重要原则 儿科医生应十分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及脾胃之气,切勿使之损伤 4.重视先证而治 应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补益兼以消导、攻下注意扶正 热重凉肝早熄风。 防止毒邪传厥阴 涤痰降肺早通腑, 上病下取痰热除 5.不可乱投补益 补益之剂——体质虚弱儿 药物偏性、偏胜,不可乱用 健康儿补益——性早熟 外感或痰湿食滞——补益之剂,则闭门留寇为害 儿童用药的禁忌 慎用阿司匹林(瑞氏综合征) 忌服维生素 A (软骨成熟退变) 忌服速效感冒胶囊(血小板减少) 忌滥服补药(性早熟) 新生儿忌用退热药(易出血) 忌滥用抗生素 6.掌握用药剂量 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方剂的组合、药味多少、医者经验而不同 药用剂量相对较大, 但辛热、苦寒、攻伐之剂用量须谨慎 药物剂量计算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l/6 乳婴儿为成人量1/3 幼儿为成人量1/2 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1.按体重计算 体重—按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则按成人量为上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0.035+0.1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30) ×0.02 +1.05 (二)给药方法 1.口服给药法 2.鼻饲给药法 3.蒸气及气雾吸入法 4.吹鼻法 5.直肠给药法 6.注射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煎出药量: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50~ 200ml,学龄期儿童200~250ml 服药次数:少量多次 喂药方法:匆捏鼻;将药液送至舌根;喂药器 儿科中药运用得如何? 气雾吸入法 什么疾病适合用此法? 直肠给药法 有什么优点? 黄柏6 黄连 2 青黛 2 滑石 5 冰片 0.3 或者用芒硝也可 尿布疹或是腹泻过度导致的肛门红赤 常用穴位: 手部六腑、天河水、三关; 掌部的大肠、脾土、板门; 背部的大椎、七节、龟尾; 腹部的脐中、丹田 操作方法: 长强穴----大椎穴, 反复3次,捏第3遍时,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l次 每日l次,连续6天为l疗程。 操作方法: 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l分深, 刺后挤出黄白色粘液 每日刺l次,直到针刺后不再有黄白色液体挤出为止 ※拨火罐: 不适用于6个月以内婴儿,高热抽风、皮肤过敏、水肿、有出血倾向、明显营养不良及皮肤感染者,也不宜拨火罐。 ※割治疗法: 位置:两手掌大鱼际 作用:调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常用治疳证、哮喘。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其他治法 (一)推拿疗法 作用机理: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 5岁以下小儿 范围 常用手法:推法、拿法、揉法、掐法、按法等 捏脊疗法 捏脊 督脉和膀胱经 机理:阴阳,经络,气血,脏腑 治疗疳证、遗尿、泄泻及脾胃虚弱 脊背皮肤感染及紫癜病患儿禁用此法 (二)针灸疗法 依从性差,故一般采用浅刺、速刺的针法,不宜深刺和留针 头针在儿科应用广泛 ※刺四缝“挑积” 位置: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四指中节。 作用: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常用治小儿疳证、厌食证。 * * 河南中醫学院第一附属醫院 儿科医院 (三)常用内治法 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1.疏风解表法 2.止咳平喘法 3. 清热解毒法 4.凉血止血法 5.安蛔驱虫法 6.消食导滞法 7.镇惊开窍法 8.利水消肿法 9.健脾益气法 10.培元补肾法 11.活血化瘀法 12.回阳救逆法 13.养阴生津法 14.通腑泻下法 疏风解表法: 适应证:适用于外邪侵袭肌表之表证。 常用方: 风寒外感 — 辛温解表: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外感 — 辛凉解表:桑菊饮、银翘散 临床应用:辛温辛凉并用、表里同治、兼证加减。 止咳平喘法: 适应证:用于邪郁肺经,痰阻肺络之咳喘。 常用方: 寒痰内伏 —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热痰内蕴 —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定喘汤、麻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