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汝城县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专项规划(2014——2030年)说明书.docVIP

关于汝城县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专项规划(2014——2030年)说明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汝城县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专项规划(2014——2030年)说明书 第一章 概述 一、规划背景 预拌混凝土作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重要延伸,具有节约资源、清洁环保、高效运转、科技创新等现代产业的优秀特性,链接了水泥生产和建筑应用两大领域,逐步成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兴产业力量,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近年来,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在建筑领域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已经纳入各级政府的落实层面。2003年,国家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124个城市从2004年起限期在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国家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城规划法》限期城区现场搅拌))9乡,卢阳、泉水、大坪、三江口、热水、土桥、暖水、小垣、马桥、文明10镇及汝城县经济开发区、汝城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行政范围,面积2416.3平方公里。 第二章 县域概况和发展条件 一、概况 1、地理区位 汝城县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的交接部,是湘、粤、 赣三省交界之地 汝城县东邻江西省崇义县,南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市,西接湖南省宜章县,北湖南省资兴市、桂东县,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誉。72公里,南北长63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 汝城县城位于县域中心,距仁化县72公里、距韶关市132公里、距广州市434公里、距深圳市608公里、距乐昌市111公里,距湖南省宜章县县城104公里、距郴州152公里、距长沙市506公里、距资兴市200公里、距桂东县城81公里,距江西省崇义县城111公里。 现有国道106和省道线 2、行政建制 汝城县域东西长约72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县域面积2400.85平方公里(约合360.13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1%。全县下辖永丰、集益、濠头、井坡、田庄、南洞、延寿、岭秀、盈洞9乡,卢阳、泉水、大坪、三江口、热水、土桥、暖水、小垣、马桥、文明10镇及汝城县经济开发区、汝城温泉旅游度假区,辖308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2012年,全县总人口39.7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3.32万人,常住城镇人口9.75万人,城镇化率为29.26%。 汝城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境内居住有汉、瑶、畲、侗、壮、苗、土家、傈傈、彝、回、布依、黎、白、京、维吾尔、青族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中最多人口的为瑶族,占总人口的15.27%,其次为畲族,占总人口的0.24%。全县共有282种姓氏,其中以何氏人口最多,其次为朱、范、李三姓。 县境内多丘陵和山地,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通庄园”。 .5km2,.5%。m以上,东南和东部则是东岭——集龙山地,多呈北北东走向。北部的南洞盆地,西部的文明盆地及中部盆地,镶嵌于山地之间。从大坪林场的秤钩湾到三江口镇的羊子寨,有一条近20km宽的嗽叭形低地。县内最高峰为西南部的五指峰,海拔1726.6m,m,.6m。 .7℃,极端最高气温为37.3℃,极端最低气温为-9.8℃。≥10℃的初日是3月24日,终日是11月21日,≥10℃的活动积温是5097℃。月平均最高温出现在7月中旬,为25.6℃,日平均最高温为28.4℃。年平均降雨量1546.3mm,.1mm,d,d, 县域内有大小河流共计696条,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km2、河长大于5km的河溪77条。河网分布呈辐射状,自西向东流入赣江(如上犹水等),或自南向北注入北江(如浈水等),或流向西北纳入湘江耒水(如沤江、浙水、滁水等)。 汝城境内土壤类型多样,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1200m的高山上分布的土壤是山地草甸土,950—1200m之间为山地黄棕壤,700—950m之间为山地黄壤,700m以下为红壤,岩隙及平地凹陷处零星分布着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和紫色页岩。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水稻土地总面积为1.79万hm2,.5%,.44%。耕作土壤70%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较好,为土地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本生产资料。 汝城县全县人平土地资源11.47亩,人平林地9.16亩。有耕地29.92万亩(其中水田26.35万亩,旱土3.57万亩),果园2.41万亩,林地279.62万亩。此外,在邻近县市的飞地有2600多处,面积约31.5万亩。 “汝城”之名始于东晋 ,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9年),分原晋宁县地置汝城县,隶属桂阳郡(《 宋书 ·地理志》)。 春秋、战国时期,汝城为楚南边境地。秦代属长沙郡,为郴县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分长沙南部置桂阳郡,汝城属桂阳郡郴县地。东汉顺帝永和元年(136),析郴县置汉宁县,汝城为桂阳郡汉宁县地。三国时,汉宁县改为阳安县,汝城为阳安县地。西晋初,阳安县改称晋宁县,汝城属晋宁县地。 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