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科学网—博客.DOC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科学网—博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科学网—博客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图,文): 新华网出品 一键分享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80年前的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桥畔气壮山河的抗击,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 秉持民族大义,担负救亡重任,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旗帜,引领夺取胜利的正确方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滔滔历史长河,巍巍砥柱中流。 踏上新的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拼搏奋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前行。 高擎抗战旗帜 挺起民族脊梁 七月的宛平城,蝉声阵阵。永定河上波光潋滟,映照出卢沟桥雄伟的桥影。存留于桥面的古老石砖,承载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80年了,那些悲惨壮烈的日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新中国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86岁高龄的郑福来触摸着桥头的石狮,感慨万千。 远望宛平城,城墙上的累累弹痕,永远铭记那段在苦难中爆发、于危亡中图存的悲壮岁月。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呐喊,随着电波传遍全国,激荡在每一位国人的心头。 强敌肆虐的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次日,中国共产党即发表抗日宣言;同年,陆续派出大批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斗争;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在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尽管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力量还很弱小,却承担起了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责任,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使命担当。”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 北京妙峰山,奇峰峻峭,松柏参天。 “坚持持久战”,1941年八路军挺进军在此处留下的摩崖石刻,历经风雨洗礼,仍然清晰如昨。 在艰苦而危险的岁月里,挺进军专门派出兵力,以武工队的形式四处动员群众抗日。遥想当年,一队队神情坚毅的军人握紧拳头,以铿锵有力的话语大声宣讲党的抗日主张,那份执着源于一种何等坚定的信仰!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8年5月,面对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集中全党智慧,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洋洋万言,犹如驱散云翳的旭日,拨开国人心头迷雾,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信心。中华民族振奋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伟大的抗战之中。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从白山黑水到热带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上,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誓死抗日的滚滚洪流。 无论是在沦陷区还是游击区,中国共产党人都是火种的播撒者,都是动员、组织和坚持抗战的领导者。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曾经评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 1937年9月,就在日军长驱直入时,山西突然传来捷报--在一个名叫平型关的地方,中国军队赢得了抗战以来第一场重大胜利,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作战的主角,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从奇袭阳明堡到黄土岭战斗,从百团大战到沁源围困战……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在百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根据地上,牵制和打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逐步成为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与正面战场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为抗战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成就胜利的伟业,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 “就是死,也要头朝前倒下!”平型关激战,进攻号角吹响,开国少将、时任八路军营教导员李水清捂着中弹后血流不止的腹部,毅然冲向敌阵。 “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抗日女英雄李林对身边同志的嘱托,读来依然震撼人心。 山河换了新颜,英雄却不曾远去。 稻香漫野的刘老庄前,至今传颂着新四军八十二位烈士血战殉国的悲壮;峥嵘险峻的狼牙山巅,永远定格住八路军五位壮士千仞一跃的身影;汹涌咆哮的乌斯浑河,依然回荡着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的高歌…… 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高擎为国为民的火炬,为伟大的抗战精神铸入内核与灵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 在艰难困苦中,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