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对城市规模分布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踏上走向世界的进程。但在国际贸易方面,~直以 来都实行比较严格的贸易管制措施,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减少外部冲击。1994 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以人民币汇率并轨为核心的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宏观政策 的调整使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加权关税 率和平均关税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比较 来看,中国的贸易管制仍然属于较为严格的。截至1997年,我国算术平均关税率 已降到17%1,加权平均关税税率降到了18%,而同期发达国家的加权关税水平在 3.8%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加权关税水平在12.3噼左右,虽然我国实行数量限制的 税目的比重降到了5%3,但相对而言仍是处于较高水平。2001年12月11日,中 管制,加快贸易自由化步伐的一系列承诺。到2004年,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算 术平均)降至10.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03年第84号),充分体现 了中国政府履行入世承诺的决心。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体系也在历经着演变的过程。许学强(1982)、孙盘寿 过详细的分析,比较一致地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特大城市和大城 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人口比重上郜有上升的趋势,在城市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 中小城市比重在下降,六七十年代,情况正好相反,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在城 市体系中的地位下降,中等城市的增长最明显。这和当时政府出于备战考虑的平 衡发展计划有关。1980年以来,小城市数量增加的同时大城市、特大城市也有了 长足的发展。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开始出现城市连片的“城市群”,甚 至出现了大城市的郊区化现象。 1990年、1995年、1998年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相关数据,从而能够对新中国 1尹翔硕:《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进程和效果1978.1998)),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126页。 3外终贸部:《亚太市场准入于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祉。1997年,第617页。 第一章导论 建国以来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迁有个总体了解。 表1.1 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动 Table Size 1-lTheEvolution DistributioninChina ofCity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城市五十年》,新华出版社,1999年。 很长时间以来,国际贸易现象和城市现象以及贸易理论和城市理论,似乎都 是平行而没有交集的,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Krugrnan为首的~些西 方经济学者开始有意识的将这两种现象和这两种理论联系起来才告以结束。Raul LivasElizondo和Paul AndTheThird K_rugman在1992年发表的“TradePolicy World Livas认为贸易将会有助于缩小城市规模,而贸易管制的放松促进贸易的增长,自 然就会减少如在第三世界国家普遍看到的那种首位大都市现象。由于在文章中采 第一章导论 用了正式的模型论证和严密的演绎推理,又是难得的将贸易理论和城市理论联系 起来的尝试,所以引起了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贸易理论界的广泛兴趣。 L-Glaeser AlbertoF·Ades和Edward1994年利用了一个颇大的数据库,囊 试图验证贸易和城市规模的关系,结果显示贸易与城市集中度(Urban Concentration,OrUrban Primacy)的关系不明显,甚至可能因果互置,即城市规模 大导致贸易的减少,而不是相反。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政治因素(比如国家政治 不稳定导致统治者对首都附近和内陆地区的厚此薄彼以及独裁统治)在城市规模 的决定因子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城市规模的影响非常大,这一阐述解释了为什 么首都往往也是规模超大的城市这一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