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马列
关于 考试注意事项 题型: 1、客观题60分(50分钟交) 单选题20分/20题;多选题20分/10题; 判断题20分/20题(判断为正确填A,判断为错误填B)。 2、主观题40分(2选1)----要求为800字以上的小论文,不满者不给分。 考试中禁止夹带等舞弊行为,否则0分。 考试范围: 1、考研真题(占客观题一半,题型有变化); 2、教材/笔记/PPT; 3、18大和18届三中全会文件 全部教材中的绪论和第1234章为考试重点,占90%。 小论文注意事项: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0分)分析18大创新点(10分)。要求联系中国和湖南的宏观实际(10分)以及本人思想行为的微观实际(10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0分)分析18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论断(10分)。要求联系中国和湖南的宏观实际(10分)以及本人思想行为的微观实际(10分)。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劳动二重性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1.货币是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通货膨胀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考研题 1、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2009年真题) A.4.2亿元???? B. 3.5亿元??? C. 3.3亿元??? D. 2.4亿元 考研题 2、货币的本质是:(2007年真题)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成 3、辨析题(2003年真题)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考研题 4、生产要素市场包括:(2007年真题) A、土地市场 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 D、劳动力市场 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2005年真题) 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 考研题 6、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2002年真题)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7、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2007年真题)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8、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2008年真题)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1 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2003年真题)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A的个人所有权 A的价值 A 的 价 值 (一) 所有制和所有权 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 期末考试 1、以考研真题为内容 2、题型 单选题20个/30分、多选题10个/20分、简答题2选1/10分、论述题2选1/20分、材料分析题1/20分 3、主观题以唯物辩证法(第一章第二节)为考试重点。 作业(下周交) 1、第一章第6、7题 2、第二章第6题 3、第三章第2题 4、第四章第2题 (三)资本积累 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利润和利润率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考研真题 不变资本( c ) 价值形态 可变资本( v ) 剩余价值( m )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物质形态 2.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 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不变资本( c ) 价值形态 可变资本( v ) 剩余价值( m )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物质形态 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 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社会生产 为什么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价值上实现补偿,客观上要求两在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劳动力商品 价 值 使用价值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C∕T 1035-2016 汽车发动机用电子节气门体.pdf
- 五年级信息技术苏科版教案.pdf VIP
- 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治疗.pptx VIP
- 设计研发合同范本5篇.docx VIP
- TGMT操作手册OperatingManualTGMT操作手册.doc VIP
- 《产品成功从偶然到必然——IPD集成产品研发体系全景实战》-祝勇.pptx VIP
- Abaqus仿真分析培训教程及abaqus中文培训.ppt VIP
- 剑桥(join in)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课件Starter unit (1) 课件.pptx VIP
- 市政管网工程量计算表(EXCEL)-xls491.xls VIP
- 中联T7530-20T塔吊说明书操作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