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态系的结构什麽是生态系统生态学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doc

第三章生态系的结构什麽是生态系统生态学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生态系的结构什麽是生态系统生态学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doc

第三章 生態系的結構:什麼是生態系統? 生態學:1866年,德國生物學家Ernst Haeckel 創造“生態”(ecology) 這個術語,它是從兩個希臘字oikos和logos而來。oikos是“房子”或“住處”的意思,而logos則是“研究”的意思。因此,生態(ecology) 字面上的意義是有機物的區位研究。至今,一般對生態學的定義為:研究生物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這裡的周圍環境包括生物的部分和非生物的部分,即生物的生存活動不單受環境的自然條件所影響,而且和周圍的其他生物密切關連,即生物之間互為環境條件。 3-1 生態圈 地球由岩石圈、氣圈、水圈所組成,但各種生命體生活的範圍,僅限於這三圈之交界處,稱之為生態圈。假如地球是一個蘋果,生態圈則如蘋果皮一般薄。這個表皮的每一部份互相聯結。空氣有助於消化水源和維持動植物的生存。植物維持動物的生存且有助於更新空氣和土壤,土壤一方面維持植物和很多動物的生存,也有助於淨化水源,組成生態圈的生態系統也有助於(1) 調節天氣,(2) 循環利用動植物所需的重要化學物質,(3) 處理我們製造的廢物,(4) 控制超過95%的潛在的農作物害蟲和人類疾病的病原,(5) 維持一巨大的遺傳庫,我們可使用這個遺傳庫發展新的食物品種和藥物。生態圈是非常有效率且永續的系統:它必定永續,否則生命將滅絕。其次,生態圈內的各個部分是相互關連的,某個部分的瓦解或遭受壓迫,常會在別處造成令人難以預測的後果。故此,生態學的目標就是找出生態圈內每種事物間的關係。 3-2 太陽:地球上生命所需能量的來源 維持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輻射能來自於太陽,它使地球溫暖,提供能源給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來維持他們的生存,並為其他有機物提供了食物的來源。太陽能也是水循環的動力,水循環能淨化水源,和從海水中分離出鹽份,提供地球上生命所賴以延續的淡水。 3-3 生態系和生態系的結構 (一)生態學的領域 生態學是討論五種生命體的組織階層間的交互作用。即生命體、族群、群落、生態系和生態圈。不同的生物均是因其基因庫的遺傳物質按不同的特定的排列方式而成。同種生物能彼此交配繁殖後代,在正常情況下,不同種生物不能雜交,因此,狗和貓是不同種,因為尚沒有一種介在狗和貓之間的混血。種(species)是構成族群(population) 的較小單位,而同種別的不同族群各自居住在特定地區。故此,族群(population)是某生物種的集團(像松鼠或橡樹),他們可互相交配,而且在特定時間佔居特定地區。事實上,我們可在各地發現很多不同種別的族群,在同時間居住在某地,彼此交互作用,可稱作群落 (community)。在群落中的每種物種和族群各有其棲息地,也就是它的居址。棲息地的大小變化很大,從一整個森林到一隻白蟻的腸。例如橡樹一山胡桃樹森林,並不只是松鼠、樹木、植物、細菌、和居住在同一地方的其他族群的集合。 群落的重要性是在於動植物間的交互作用。在很多群落中,會有一、二種物種佔優勢。例如,在橡樹一山胡桃樹森林群落中,橡樹和山胡桃樹是優勢品種。其他種樹木可能很少,這些優勢品種藉著提供庇蔭和影響土壤型態來改變環境,他們也決定何種植物──如蔓草、灌木、春花──能生長在森林裡。這些植物也提供特定的棲息地型態和食物,而如此亦影響了能生活在那個環境中的動物的種類。 群落中的生物由生物部份和非生物部份所構成的環境包圍,生物部份由動植物組成,非生物部份則包括化學和自然因素,像太陽能、溫度光、風和水流等。各種生物在天然群落中和生物環境彼此交互作用,同時也和非生物環境交互作用,而構成此永續性的群落,被稱作生態系。   故此,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利 (Tanslay, 1935)提出生態系的概念,認為有機體不能與其環境分開,而與之結合形成一個自然系統。也就是說,生態系統是生物群落和複雜的環境條件相結合所構成的自然基本單位。不同的生物群落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而在特定的地區形成特定的生態系。故此各種生態系具有特定的空間特性,從平面言,生態系的空間界限是決定於系統內的生物群落中,同種生物間及各族群間,是否有緊密的營養關係,以及與其環境間的交互作用而定。為了充份利用系統內的物質及能量,生態系也具有空間層次,如森林生態系中,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植物層、地面層及地下層等。每一個層次形成獨特的小生境條件,擁有特定的生物群落,各層次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又服從於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生態系統有如一個網絡結構,各成份之間緊密連繫,達到平衡協調,以維持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 (二)生態系的結構   生態系從結構上看,是在此空間環境下,自然條件如何形成其生物類型,以及生物種間以及生物種與環境間,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營養關係網路,故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