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冲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鉴定学冲刺

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 方要重点注意,明白犯错原因;对于那些猜对的题,也要 前 言 分析清楚考点所在。还要选做 1~2 套模拟练习题,熟悉 每套题的配题思路,训练时间的把握与考感。 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主要包 最后,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您的备考带来极大的帮 括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定、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 助、能为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预祝大家复习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本课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顺利,成功通过考试! 一、考试大纲要求 总 论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和执业工作的需要,国家执业药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师考试委员会对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总体介绍如下: 1.总论: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产地、采收、加工 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的概况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鉴定依据、一般程序及方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 法;《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 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鉴定有关的规定。 2.各论: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及 200 余 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13 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 的鉴定。 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 二、课程大纲及《中药鉴定学》教材的特点 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 1.题型 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009 年的考试只有 A 型题(最佳选择题,即单选题)、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B 型题(配伍选择题)和 X 型题(多选题)三种题型。 (1)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 2. 内容 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 2009 年版的《中药鉴定学》的内容特点:①首先是 的中药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 总论中增加了道地药材的介绍;增加了中药检验的分类; 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 ②根据 2005 版《中国药典》对各论中的具体中药材内容 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 进行了调整,原全草类药材细辛新归属到根及根茎类中; 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 取消了中药材天仙子;增加了木通、山茱萸及 13 组性状 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 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2)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①品种。②栽培 对于大部分中药材饮片的性状鉴定,考生不必紧张。 条件。③采收加工。④产地。⑤贮藏时间。⑥运输。⑦非 饮片的特征与原药材类似,即饮片的表面(上下切面)特 药用部位超标。⑧人为掺假、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 征与原药材断面特征一样,周边特征即原药材的表面特 再流入市场等。⑨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 征,气味与原药材一致或略有改变,即增加炮制辅料的味 (3)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 道,如姜、醋味等。 质群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 3. 比分 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3 指标)。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