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3.040.20
C 51
备案号: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 485—2011
代替DB11/ 485—2007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hygiene management of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system
2011 - 08- 09发布
2011 - 12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设备设施要求 2
5 卫生质量要求 2
6 检测要求 4
7 卫生学评价要求 4
8 卫生管理要求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 PM10检测方法 9
附录C(规范性附录) 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 14
附录E(规范性附录) 16
附录F(规范性附录) 17
前言
本标准第5章、第8.7、8.9条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485-2007,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适用范围,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扩大到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和居住建筑中公共使用部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删除了“敏感区”、“视觉清洁”、“积尘量”和“开放式冷却塔”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管理责任人”的术语和定义(见3.2、3.4);
增加了“宜设置过滤器的压力表、自测风速及超压自动报警装置;有回风的空调系统宜加设中效过滤器。”见(4.2.1);明确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送风、回风的主风管(道)上设置可开闭窗口的面积(见4.2.5);
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由0.08mg/m3调整为0.15mg/m3;
删除了原标准6.2.1和6.2.2中人工清洗的内容;
调整了原标准第8章的内容,明确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和消毒的条件(见8.6和8.7);
将原标准附录B的内容整合到标准正文中(见6)。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DB11/ 485-200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北京市卫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卫生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朝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丰台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昌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娟、李亚京、马彦、张屹、高旭东、高文新、沈凡、金艳伶、刘玉敏、张桂斌、王刚、郑方荣、解洪瑞、郑阳、康杰、陈小宁、赵锐、刘颖、徐悦桐、邵开建、艾鹏、李若岚、黄露、娄立岩。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设施要求、卫生质量要求、检测要求、卫生学评价和卫生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和居住建筑中公共使用部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规范性附录)空调系统新风量检测方法
风管法
原理
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当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应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m3/h),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得出新风量结果(m3/ h·人)。
主要仪器
皮托管法
标准皮托管系数
=0.99±0.01,或S型皮托管 =0.84±0.01。
微压计
精确度不应低于2%,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Pa。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
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C。
风速计法
热电风速仪
最小读数不应大于0.1m/s。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
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C。
检测断面和测点
检测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测点位置和数量:
圆形风管: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同心环数及测点数的确定见表A.1。直径小于0.3m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
圆形风管的环数及测点数
风管直径
m 环数
个 测点数(两个方向共计) ≤1 1~2 4~8 >1~2 2~3 8~12 >2~3 3~4 12~16 矩形风管: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