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
第一节 历史时期中国人口数量和分布基本趋势
一、地理学关于人口研究的基本问题(补充内容)(3 个问题)人口及其过程: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
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人口过程自然变动的三项主要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变动结果是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改变。近百年来,人口城市化过程发展迅速。
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
年龄结构
二、历史时期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
先秦:2000万人口,北部:阴山山脉、辽河
中部:陕甘湘川,南部稀少,至岭南。
秦代:人口减少,1500~1800万,河套、岭南人口增加。
西汉:1800,6000万。关东人口重心区形成。太行山、中条山以东,黄河以西,豫西淮河以北,环渤海湾地区。关中盆地、成都平原、南阳盆地是人口高密度区。
东汉:2000~6000万,关中、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下降,长江以南人口密度增加。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33.6%。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人口概况
三国战乱影响,北方人口减少,估计有3000多万,西晋大约3500万左右,有其是永嘉之乱,北方人口在遭杀戮和南迁的情况下,急剧减少,南方人口比重上升(44.5%),南北大约有5000万。后期侯景之乱,南方人口损耗,下降到33.1%。北方相对统一,恢复到66.9%的格局。
唐宋五代中国人口统计
朝代 南方比例 北方占例 人口总数
(约万) 主要分布地区 隋代 46% 54% 5600~5800 关中、四川、河北、河北、陕山、江浙 唐代 54%
44% 46%
56% 8000至
9000 同上,北方38~60人公里/平方米,南30 五代 缺 缺 3000 ???㏒?琰茞?ü 北宋 60% 66% 40%
34% 138000 河南、江浙等以江淮流域人口居多 南宋 69% 31% 140000 长江中下游地区 元代以来的人口发展趋势见下图
三、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
(一)人口增长缓慢,大起大落,但人口发展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增长幅度越来越大。战乱影响最为关键。
(二)人口分布的东南迁移,唐代天宝前后分界,南方超过北方,14世纪是极点,明清是“任满东南”格局。
(三)人口迁移的几种类型:
移民类型 迁移方向 典型事件 所在朝代 影响 离心型 北到南 永嘉、安史、靖康 晋、唐、 两宋之际 思考? 渗透型 东西、西东 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 明 清 内聚型 地方到国都
(外地中央) 秦迁六国贵族咸阳、汉关东 秦、汉、明 开发型 中原到边疆 河套屯田、卫所移民屯垦 秦、唐、明
(西北戍边) 海外型 内陆向海外 东南亚 明清 少数民族类型 向南、向西 匈奴南附、西迁中亚、回纥 汉、唐 ? 退却型 向南、边、山 少数民族流放 明、清 ?
第二节 移民与中国社会
一、人满东南及其背景
东部季风区30%的土地,集中了近98%的人口。
胡焕庸: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胡焕庸线)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并首次提出中国农业区划方案。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以来中国区域人口户数比例统计
区域 西汉 东汉 西晋 隋代 唐代
贞观 唐代天宝 东部季风区 97.35
% 99.35 98.84 99.23 98.32 98.89 秦岭淮河以南 26.68
% 46.82 45.03 27.21 54.80 44.90 区域 北宋 元代 明初 明末 清中 清末 东部季风区 99.54
% 99.75 99.97 99.95 97.93 98.88 秦岭淮河以南 62.30
% 88.06 72.26 71.76 68.24 71.05 东南人口密集原因:
气候影响下的东南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农业耕作的经济基础。内陆的日益干燥的环境,土地资源恶化。
政治经济重心的东南迁移,人口随着其变化。
不同类型的移民,导致中国境内人口趋势的变化,主要是东南季风区人口增加。
二、典型移民事件与社会
横断山民族移民走廊形成
北方移民与客家文化
“江西填湖广” 与“湖广填四川”
走西口、闯关东、移台湾
(一)横断山民族移民走廊形成
横断山民族移民:
我国甘青川滇到东南亚地区沿金沙江、澜沧江、岷江、大渡河等河谷地区受气候、社会环境影响出现的由北向南的民族大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