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支架置入术临床分析.docVIP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支架置入术临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支架置入术临床分析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支架置入术临床分析  作者:郑大勇,李晓芸,霍世会,赵晓东,程提龙,杨勇,王立双 【关键词】 高血压 我院自2004年3月~2005年6月对10例经肾彩超及静脉造影显示患侧肾较对侧明显缩小的高血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肾动脉狭窄8例,对其行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9~54岁,平均36.5岁;病程4个月~7年。均以高血压入院,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胸闷及气短。血压波动在150~250/120~180 mmHg。其中3例可闻及血管杂音。 1.2 材料与方法 使用Cordis公司生产血管鞘、导管、导丝及美国波士顿公司生产扩张球囊,支架为进口美国ev3自膨式支架。方法:(1)术前一周停用长效降压药,必要时服用短效降压药。(2)术前3天口服氯吡格雷,每日1次。(3)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INR、APTT、FIB、TT)、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等检查;(4)操作步骤:局麻后采用前壁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鞘,送入5F猪尾导管置T11~T12水平,行腹主动脉造影,然后变换Corba导管分别行双肾动脉造影,分析肾动脉造影图像,了解肾动脉狭窄部位、程度、测量肾动脉狭窄段直径及其临近正常血管直径大小,以便选择适当的球囊导管,球囊直径应大于动脉正常段直径1 mm,经导管送入导丝,沿交换导丝缓慢送入球囊导管通过侧孔造影及支架两端Mark准确放置在狭窄部位,充盈球囊,扩张肾动脉狭窄部,反复多次直至经肾动脉造影后狭窄变浅或消失,2例球囊扩张后狭窄段无回弹,6例回弹明显,故行支架植入术,均采用美国ev3自膨式支架。通过细导丝将支架系统送入肾动脉狭窄段,定好位置,然后回抽导管鞘,扩张球囊后Stent膨胀开,最后再行DSA造影,肾动脉狭窄段基本恢复正常。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24 h。见图1~4。 图1 肾动脉狭窄术前(动脉期) 图2 肾动脉狭窄术前(静脉期) 图3 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动脉期) 图4 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静脉期) 1.3 术后处理 (1)密切观察股动脉穿刺点有无渗血、出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2)支架植入术后低分子肝素5000 u、2次/d、皮下注射,连用1周。(3)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连用1周。(4)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连服6个月。每隔2个月复查血小板。 1.4 结果 本组8例行PTRA术后,2例造影见肾动脉狭窄段消失,血管通畅,回弹不超过10%。6例因狭窄位于肾动脉开口起始部,球囊扩张后明显回缩,超过30%,故行支架植入术,术后狭窄段基本消失,血流通畅,肾血流量明显增加。治疗前平均血压(200±50)/(150±30)mmHg,扩张后及支架植入术后血压降至(170±30)/(120±20)mmHg,血压下降50/40 mmHg,一周后下降60/35 mmHg。8例平均随访6~12个月,血压基本正常为(140±10)/(90±10)mmHg,肾彩超见双肾血流灌注通畅,狭窄处<10%,支架无移位,随访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肾血流量减少和肾缺血。生理基础:由于肾缺血时,刺激肾小球旁体结构的近球细胞和致密斑,促进肾素的合成和释放,再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动引起血压增高。 肾动脉的PTA治疗技术成功率在80%~100%,大多数学者报道80%以上的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或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压药的用量减少。Schwarten报道一组病例,在PTA后随访6个月时,90%获得良好的效果。Colapinto一组技术成功率为85%,86%的患者得到治愈或改善,在随访3年时有效率仍为81%[1]。本组病例技术成功率为100%。   肾动脉狭窄病因:(1)动脉粥样硬化;(2)大动脉炎;(3)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Doth[2]等报道肾动脉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占62%,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占32%。在国内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大动脉炎占第一位,其次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而动脉硬化则占很小比例,不到10%,而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肾性高血压是由动脉硬化引起[1]。除有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及呕吐等高血压症状外,还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30岁或>50岁,无高血压家族史;(2)舒张压升高明显,难以控制;(3)一半以上患者在患侧腰背部或肋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作为高血压病因之一,肾动脉狭窄在严重及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其发生率可达到10%~40%[3],单纯药物不能很好控制血压,狭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肾衰竭;当肾动脉狭窄>70%时,肾脏自身调节机制被激活,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加,导致高血压产生。有研究提示5%高血压由肾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