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2 卷第1 号 2008 年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间副词 “曾经”的语法化历程*
丁健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副词 “曾经”是由副词 “曾”和动词 “经”经常共现连用虚化而成的。
副词 “曾经”萌芽于唐代,形成于清代中叶,成熟于清末民初。句法上的跨层
连用是副词 “曾经”词汇化的基本动因,而重新分析则是 “曾经”成为典型副
词的根本性语法化机制。
关键词:曾经;语法化;历程;动因;机制
对于时间副词 “曾经”的形成时间,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常
认为“曾经”初见于六朝 (何金 1994,杨荣祥2005,何乐士2006 )或唐代(太田辰夫1958,
龚千炎 1995,董秀芳 2002 ,张谊生2003 ),也有学者认为是东汉 (汪维辉 1997 ),或是中古
后期(志村良治1984),甚至是元代(雷文治2002 )。时间副词 “曾经”究竟成词于何时?要
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搜寻语料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找到用来判别 “曾经”副词化程度的标
准。与此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曾经”虚化成副词的动因和机制是什么,在语法化
的历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本文拟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
探究。
1. “曾经”词汇化的历程和形成的时间
1.0 本节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历史语料中时间副词“曾经”的演化历程和成词的时代,包括
“曾经”成词的判别标准,及其成熟的标志。
1.1 “曾经”词汇化的历程
1.1.1 从单音节副词到跨层连用
目前我们所能考察到的 “曾”最初的语法意义就是 “用于动词或谓语前,作状语。表示
1
动作行为或情况、事实在过去发生或出现过”的单音节副词。《玉篇》:“曾,经也。”《广韵·登
2
韵》:“曾,经也。” “曾”作时间副词,早在先秦时已有用例,“但大量使用的时代恐更迟晚”,
*本项研究受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KY2007-089)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7.
2 《说文解字》中只有对语气副词 “曾(zēng) ”的解释:“曾,词之舒也”,而没有对时间副词 “曾(c
éng) ”的解释。
1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2 卷第1 号 2008 年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3至今仍沿用,变化不大。例如:
(1)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子般执而鞭之。(西汉 ·公羊寿《春秋公羊传 ·闵公
元年》)
(2 )阮兴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3 )碎石院近黄檗,你曾到不?对云:曾到。(五代南唐 ·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
五》)
(4 )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 )大陆解放后,陈洁如曾任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2 年经周总 批准赴香港定居。
4
作为副词的“曾”后面往往带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一旦带上表示 “经过、经历”义的
动词“经”,那么,“曾”和“经”就会出现并存(co-occurrence)连用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是
在东汉出现的。例如:
(6 )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
干 。故知之。(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卷下》)
(7 )吾曾经身快布施,故典六天为魔王。(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 《修行本起经 ·卷
下》)
东汉时期的文献中,我们只找到了四个 “曾经”共现的例句,另外两例见于张仲景的 《注解
5
伤寒论》。从南北朝开始,“曾经”共现格式的使用频率在中古汉语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
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用例。例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