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引监测目的掌握登革热媒介伊
附件5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和长期趋势。
(二)为登革热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动态监测疫点、疫区媒介伊蚊密度,评估疫情传播风险和伊蚊控制效果。
二、媒介伊蚊的监测方法
(一)布雷图指数法
1.器具:手电筒、捞勺、吸管、蚊虫收集装置、标签纸等。
2.方法:每个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村的居民区调查不少于10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蚊幼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记录、统计表见附表1,2)。为避免连续监测对蚊虫密度造成影响,相邻两次监测应在不同户次进行。
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
3.密度指标:布雷图指数(BI)计算公式
(二) 诱蚊诱卵器法
1.器具:诱蚊诱卵器、白色滤纸、隔夜自来水、标签纸等。
2.方法:每个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村的居民区共布放不少于100只诱蚊诱卵器,一般每25-30米距离布放一个诱蚊诱卵器,主要布放在居民区、单位、学校等楼顶天台、工地、空中花园或外环境的树木、花草、灌木丛等公共绿化带等,连续布放4天,第4天检查,收集诱捕成蚊,蚊卵需饲养至高龄幼虫或成蚊后进行种类鉴定,计算诱蚊诱卵器指数。(记录、统计表见附表3,4)。
3.密度指标:诱蚊诱卵器指数计算公式
三、常规监测
(一)监测点选择
根据我市各地疫情严重程度及媒介伊蚊分布状况,总计设立不少于10个监测点。
(二)监测方法
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并组织各镇卫生院或其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诱蚊诱卵器法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实际情况独立开展。
(三)监测季节和频次
重点区域5-10月,每月2次;一般地区5-10月每月1次。
(四)数据收集、报告及利用
1.监测数据收集
由各监测点安排专兼职人员进行媒介监测数据收集,并计算相关的监测指标,归档保存。
2.监测数据网络报告
(1)上报时间
各监测点所在区每月25日前将当月监测数据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上报内容
各监测区县的原始报表及半月/月汇总报表。
3.监测数据利用
(1)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作为登革热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于流行季节每月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
(2)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20时,提示存在登革热暴发高风险,提请辖区政府组织开展消除蚊媒孳生地和灭蚊工作。
四、应急监测
在流行季节发现输入或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时,作为疫情调查处理的重要内容,启动应急监测。
(一)监测区域
核心区: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半径200米之内空间范围为核心区。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
警戒区:在核心区外扩展半径200米范围为警戒区。农村一般以核心区周围自然村、屯,必要时以行政村甚至乡、镇为警戒区。城市一般以核心区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为警戒区。
监控区:根据不同登革热风险地区疫情大小、流行季节等因素,在警戒区外围划定监控区。
(二)监测方法
登革热流行致应急响应启动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并组织当地联防联控力量(如街道居委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开展。由于 BI 监测易于开展,各级均可自主开展该项监测用于当地效果评估。
所有登革热蚊媒应急监测点均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独立开展。
(三)监测频次
布雷图指数法:登革热疫情发生1-2天内,核心区进行1次全面覆盖调查和应急蚊媒控制,随后每3天重复进行控制与调查,直至BI小于5;警戒区每周调查1次;监控区每2周调查1次。诱蚊诱卵器法:核心区诱蚊诱卵器放置4天后每2-3天检查1次,发现阳性诱卵器时收回并补充新的诱卵器;警戒区每周监测1次;监控区每2周监测1次。
(四)数据分析反馈
1.动态分析各疫点的伊蚊密度变化,及时报告疫情控制指挥部,通报相关部门,掌握伊蚊控制效果。
2.风险评估
(1)布雷图指数(BI)和诱蚊诱卵器指数小于5为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大于5有传播风险,大于10有暴发风险,大于20有区域流行风险,需要持续清除孳生地和杀灭成蚊。
(2)在25天内无登革热新发病例,且核心区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降至5以下,可以结束本次应急处理工作。
五、入户工作要点
入户调查工作主要可归纳为:“问、查、看、翻、教、灭”六方面。以发动群众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蚊孳生地,防蚊灭蚊为主。
1 问:(1)你家住几口人?(2)近来家庭成员是否患病? 入户调查人员应登记居民户内居住人数,了解家庭成员近期有无类似患者,发现可疑病人,应登记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