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讲义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 F5=536.78kN F4=345.88kN F3=264.76kN F2=183.64kN F1=112.14kN 第一步:求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 第二步:求各柱反弯点高度 yh=(y0+ y1+ y2+y3)h 层剪力 y0、 y1、 y2、y3按教材表13-7至13-10取用。 ◤ 第13章 框架结构 13.3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下标cjk——表示第j层第k根柱 下标t、b——分别表示柱的上端和下端 柱上端 柱下端 第三步:求各柱杆端弯矩 以上三步可列表计算 Mc下 (kN?m) 1 2 3 4 5 中柱 4.55 1 3.6 2 3.6 3 3.6 4 3.6 5 边柱 Mc上 yi (m) K Vjk (kN) Djk (kN/m) 层间刚度∑Dj(kN/m) 层剪力(Vj) (kN) 柱高h (m) 层 柱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的标准值 表5-3 第四步:求各梁的梁端弯矩。 利用节点平衡条件和梁的线刚度计算各梁端弯矩。 第五步:求各梁的梁端剪力。 以各个梁为脱离体,将梁的左、右端弯矩之和除以梁跨长,便得梁端剪力(如图所示)。 第六步:求各柱轴力。 将每层每跨的梁端剪力求出后,自上而下逐层叠加节点左右的梁端剪力,即可得到柱的轴向力(如图所示)。 第四步~第六步可列表计算 4500 4500 4500 4500 6600 6600 6600 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Pwk5=6.99 Pwk4 Pwk3 Pwk2 Pwk1 3.4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计算单元的选取:一般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的集中质点Gi设在楼屋盖标高处。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力。 底部剪力法基本假定: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度不超过40m; 其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配比较均匀。 计算时将每一楼层视为一个质点,各楼层 重力荷载代表值Gi设楼屋盖标高处。质点 可只考虑一个自由度,按多质点杆件计算。 计算简图为 G1 G2 Gi Gn-1 Gn G1 G2 Gi Gn-1 Gn 结构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k ——对应基本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 G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i——集中于质点i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质点i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的计算: 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0.5×雪荷载标准值。 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0.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结构和构配件的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层高范围内(屋面处取顶层的一半)的结构及构件自重。 G1 G2 Gi Gn-1 Gn 结构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k Gi——集中于质点i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Fi——质点i(或第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Hi——质点i的计算高度; 求结构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 F2 Fi Fn-1 Fn+ΔFn Hi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按《建筑抗震规范》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取值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步骤 第一步:将每一楼层作为一个质点,计算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 第二步:计算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 T1 ——基本自振周期; ΨT ——考虑非结构墙体刚度影响的周期折减系数, 当采用实砌填充砖墙时取0.6~0.7;当采用轻质墙、 外挂墙板时取0.8; uT ——假想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为 水平荷载,按弹性方法所求得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m)。 G1 G2 Gi Gn-1 Gn u1 u2 ui un-1 un G1 G2 Gi Gn-1 Gn u1 u2 ui un-1 un 假设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作为水平作用产生的弹性变形曲线如图所示。计算过程如表所示 结构顶点假想位移uT的计算 假想顶点位移uT计算结果 0.1933 0.1933 203874 39400 8750 1 0.3053 0.112 273768 30650 8000 2 0.388 0.0827 273768 22650 8000 3 0.4415 0.0535 273768 14650 8000 4 0.4658 0.0243 273768 6650 6650 5 ui(m) Δui(m) ∑Di(kN/m) ∑Gi(kN) Gi(kN) 层次 假设G1=8750kN; G2=G3=G4=8000kN;G5=6650kN 层间 侧移 ◤ 返前一页 第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