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经过知情者始于年的越南战争.PDF
中国人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经过
知情者*
始于1964年的越南战争,由于疟原虫对一些常用抗疟药已产生抗药性,战争
双方死于恶性疟的士兵,在数量上大大超过战争中的伤亡人数。当时的越南领导
人为此向中国方面求援。中方于 1967 年 5 月 23 日,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
部、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
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医药工业总公司共同组成“五二三领导小组”,负责组
织其下属机构进行研究,立项名称为“五二三项目”,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尽
管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但是“五二三领导小组”仍然
动员了全国六十余个单位约五百名各种专业的科研人员,组成各个专业协作组,
充分利用国内的仪器设备,形成一个多学科紧密联系、团结互助和工作有序的科
研团队。
“五二三项目” 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用于预防和治疗热带地区抗药性恶性疟
的抗疟新药”。“全国五二三办公室”建议从两方面筛选新药,一是化学合成新的
抗疟药,一是从调查传统的中药和民间草药常用的抗疟药着手,并分别成立了两
个协作组,“中医中药专业组”就是其中之一,试图通过传统中药或民间草药寻
找符合要求的抗疟新药。这就是中国人从中药青蒿中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历史
背景及其科研团队的组织情况[张剑方,《迟到的报告—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
。
羊城晚报出版(2006)(以下简称“张剑方《迟到的报告》”),5-11 页]
发现青蒿素不同于发现一般的天然化合物,因为青蒿素的价值是在它的化学
结构的新颖性和由此而具有独特的抗疟特性和无抗药性的优点。上世纪七十年代
初期,中国和当时的南斯拉夫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在进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天然化合物的研究,都得到了相同分子式C H O 和分子量的化合物,但是南
15 22 5
斯拉夫科学家定错了其化学结构[Jeremic, D., Jokic, A. and Stefanovic, M., New Type
of Sesquiterpenen Lactone isolated from Artemisia annua L.– Ozonide of
th
Dihydroarteannuin, presented at the 8 Int. Symp on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New Delhi (1972) 222 (Posted by Gong Wai Lihm 江 威 廉 on
/ at the time of May 3, 2008)] 。实际上,黄花蒿就
是中药抗疟药青蒿的原植物。当时正值文化革命,中国科学家完全不知道南斯拉
夫的工作。1986年其中一位南斯拉夫科学家访问中国时说,“即使我们给出正确的
1
化学结构,我们也不会将它开发为一个抗疟药”,因为在南斯拉夫没有用黄花蒿治
疗疟疾的经验。所以中国科学家不但发现了一个新的天然化合物并鉴定了其化学
结构,更重要的是在中医治疗疟疾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抗疟药。所以研究
和评价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时,不能像人们一般对待发现天然化合物那样,只将功
劳归给第一个分离出该化合物的人,而应该包括对分离出有效结晶、化学结构鉴
定和肯定其临床抗疟特性作出主要贡献的人。
一、抗疟新药青蒿素在中国发现的经过
1969 年,“全国五二三办公室”邀请在北京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参
加“中医中药专业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指定屠呦呦担任化学研究室“五二
三组”的组长,组员是余亚纲。屠呦呦以研究胡椒提取物作为起点,由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配合其进行药理试验,但是胡椒提取物最后由于效果不佳
而停顿下来[张剑方《迟到的报告》,p.16]。
1970年,屠呦呦被调去搞人事专案调查,余亚纲留在组内继续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