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探索

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探索摘要: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需要探求个性化教学新思路,本文就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渊源、实施等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教学 实质 渊源 实施 中学语文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师生的个性,创造出鲜明的、有个性色彩的、有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他们丰富多彩的鲜活人格。 一、个性化教学的实质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教师、学生、作者、编者)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通过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应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与思考、情感与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也可以说是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生生对话等系列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尽量避免以往的“考试得高分的乖学生、乖孩子缺少主见、缺少创新、缺少能力,结果社会不认可”的怪现象。 二、个性化教学的渊源 “个性化教学”的倡导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是继承优良传统的正确选择。中国的教育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从教育实质上讲,这二千多年的教育史可说是一部语文教育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发展个性”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旋律,它使我国二千多年的语文教学一直呈现生机蓬勃的态势。 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始,到南北朝的“二陆”,宋代的苏轼、朱熹,明代的王阳明、顾炎武等,再到近代的蔡元培,现代的叶圣陶,当代的钱梦龙等,他们都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教学的鲜明个性。如孔子与学生冉有、公西华、曾皙、子路等人一起探讨人生理想时的做法,就是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尊重各人不同的选择;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更是这种人性化、个性化的体现;苏轼等人更是将自己的个人操守融入文化,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追求学术自由,注重个人文化人格的形成,他们标榜文化个性,对个性的追求不惜付出物质、荣誉乃至生命的代价。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所特有的书院教育,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书院教育也因这些人的努力追求而将古代教育史的个性化教育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引领后来人的执着追求。蔡元培、叶圣陶等人在尊重学生个性、追求教学个性方面同样如此。所以说,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提出既是继承优良的历史传统,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现代人才理念的一项具体措施。 三、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为此,我根据教与学两个方面尝试以下的思考: (一)教师“个性化的教”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最终落实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也要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滑向“学生中心”的极端。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仍起着科学的联结活动双方的关键的引导作用。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做为教师应该做好个性化的“四读”。 第一、个性化的“读学生”。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确定学生的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同时,要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做好教学的先期准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生活背景,尤其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正所谓:“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第二、个性化的“读教材”。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读教材的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因为“教参”包办了一切,“教参”对教材的解读先入为主的占据了教师的阅读空间。要改变这种现状,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就应先对教材有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结合自己生活阅历来理解、阐释教材及课文;通过教师的有个性、有创意、有发展的阅读理解,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读出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感悟和收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对教材都缺少个性化的解读,找不出“自己的哈姆雷特”,又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哈姆雷特”。换句话说:没有个性化的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