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春天春天》为例谈影视审美中奢侈品.doc

以《李春天春天》为例谈影视审美中奢侈品.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李春天春天》为例谈影视审美中奢侈品

以《李春天春天》为例谈影视审美中奢侈品[摘要]在大众审美众口一词地以围绕消费和娱乐为两大主线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还原审美的感性本质,用贴近心灵的形象感动观众,不再执迷于炫目的物质奢侈品陈列。本文以《李春天的春天》一剧为例,分析其创作上抓住人物精神品格的内涵,使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展现人性理想光彩的突出之举,阐明当代影视审美文化摆脱仅仅纠缠在单调的物质奢侈品展示,便完全可以拓出一条独具品格的发展道路,保持其本有的艺术性。 [关键词]奢侈品;审美;理想人格 我们在这个似乎无处、无物不可审美而众多的审美对象和审美行为假借时尚之名不断奔向奢侈之地的时代。众多的以当代社会文化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开始在其内部镜头语言中展示对奢侈品的追逐,且分为不同层次的显现。 然而一个很值得探讨的元命题却不可绕开,即什么是奢侈和奢侈品? 简单地说,奢侈是力量不及的情况下所期望或向往的一切,对主体而言便可谓奢侈,其对象化后便是奢侈品。更多意义上奢侈品指向物质领域。 影视中最浅层面的奢侈品展览如下:名牌服装、豪宅、名车、私人飞机、金饰、名酒、雪茄、巨额支票、拍卖会上的艺术品、房地产商竞拍时的举牌动作、飞行旅游、豪赌、侍从的贴身服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挂在时尚的名义下在影视里频繁抛头露面,如在电影《我愿意》《非诚勿扰2》《亲密敌人》《杜拉拉升职记》中。大众眼见着从前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中的精神奢侈背后的物化形态在彻底甩开面具,直面众人,变成上述一系列物质清单。 第二层次显现的奢侈是影视剧动辄斥资数千万,甚至过亿。无数的名导、名演加盟的动力在其中运作不止。但赶在物质“内爆”这趟列车的人们,是否该回过头来思考这些用金钱衡量的奢侈和奢侈品是否还有价值? 肯定论者以为当然,因为这样的奢侈是少数派的特权,一旦在荧幕上展现,就会成为亿万观众追逐的对象。的确,影视文化在当代审美文化中总能最快捷、最大限度引领时尚的潮流。影视明星的举止、他们的服饰还有台词都会被评比、模仿,产生一段时间内的流行趋势。 可除了影视能直接作用于大众表层心理,仍能在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上为大众树立典范。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色·戒》的有失尺度,我们也不能苟同《蜗居》里的放纵,但如《潜伏》等优秀剧集的成功也说明优秀的影视作品不可没有精神。 影视审美文化中的第三层次的奢侈展示,那便是精神层面的,可命名为“理想”的展示。 影视作品中一旦能真实表现于残酷现实中那诱人的理想其奢侈的魅力,则将给观众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因为审美是感性的事情,而不是物质的事情! 这里将以《李春天的春天》为例,证明这种审美追求的成功所在。 电视剧,可谓当红大众审美文化形态,其每年的全国的剧集产量当以千百万计。 理论界看大众审美文化,将娱乐和消费定为其两大支柱元素。但消费不可能是大众“被动”的行为。观众在电视剧的类型选择消费上,有着自己内心的标准。 关于大众与标准之间谁为主导,谁为次生,二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定位,曾有学者撰文阐述过。①尽管最终作者表达的立场似乎有些折中的意味,但能辨明的是,大众自身的内在需求,基于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层原因和伦理学的价值理想等前提,必将不会一味沉湎于依托时尚之名的物质消费文化的主控局面。同时应该可以肯定的是在影视艺术世界中,纵使市场不容置疑有着强大的作用力,但影视文化内在决定性因素仍然是艺术品质的追求。 至于娱乐,本文将使用其最为广义上的内涵界定:即在日常生活中,除工作和生活必须投入主动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外的一切活动形式。娱乐在此仅仅作为一个背景存在,而要深入探讨的是在娱乐之中更有价值的因素。“娱乐性、可看性当然是电视剧占有市场的一个重要卖点,但如果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而致失去了艺术的品位。”② 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最大的亮点是李春天这个大龄剩女形象的塑造。不同于其他讲述当代大龄白领女性婚恋的电视剧中女主人公快餐式的择偶程序,刻意的制造浪漫的巧合噱头,如《大女当嫁》(这里不是意欲比较高下),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追求的是对女性人格理想化的表达,而且在剧中也不乏当下热点、社会新闻聚焦、道德伦理探讨和日常琐碎“一地鸡毛”,甚至当代的中西文化差异的信息以及对比理想女性人格之下的现实女性人格特征,在剧中都有细腻和准确的展现。 剧作中由宋丹丹饰演的李春天,首先在演员选择上立刻消解了由演员外表定位人物内心的感官化浅层判断,使人物最终呈现出具有极深刻内涵的状态。(这里不讨论宋丹丹这位优秀的演员的演技) 李春天在剧中的核心命题是作为大龄剩女要尽快找人嫁掉自己。 1.李春天的爱情观 中国的大龄女性的特点在该剧中呈现的是传统价值观一面。也就是说在剧作中都是春天的家人和朋友在为她找对象着急,四处张罗相亲。春天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