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高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摭谈.doc

关于职高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摭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职高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摭谈

关于职高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摭谈摘 要: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从准备生动的材料,抽取本质属性;明确训练方向,做到一题多解;进行系统训练,形成知识体系;利用迁移功能,解决新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职高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策略方法 目前,职中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知识要求,而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要求不到位,甚至没有;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的内容和计划;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只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职中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我认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准备生动的材料,抽取本质属性 职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具体形象的成分较少,抽象成分较多,但为了顺利地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我们必须借助具体生动的材料来引入。例如:在学习新概念时,要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思维特点,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作为学生思维所必须的材料。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创设情境,我们所提供的材料必须是学生能理解的或所能接受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新概念得出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质属性,不断地排除非本质的属性,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数学思维的训练过程便成了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例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学习,可以一气呵成,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我准备了以下几个例子: (1)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昨天是星期二吗? (2)如果x=y,那么x2=y2吗? (3)如果x=4,那么x2-16=0吗? (4)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B=∠C吗? 这四个例子都由老师提问,学生来回答。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本质属性,那就是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同一种逻辑关系:如果p成立则q成立。简称:如果p则q。通俗的说法就是“有了它就行”。像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 我再把上面的四个例子反过来: (1)如果昨天不是星期二,那么今天是星期三吗? (2)如果x2≠y2,那么x=y吗? (3)如果x2-16≠0,那么x=4吗? (4)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 同样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又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本质属性。同学们经过思考,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它们表达了同一种逻辑关系,当q不成立时则p不成立;也就是说没有q则没有p。通俗的说是“没有它就不行”。我们说q是p的必要条件。学生归纳: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不能分开的,当p是q的充分条件时则q是p的必要条件。 我再准备几个例子: (1)原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否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2)原命题:如果今天是星期四,那么明天是星期五。 否命题:如果今天不是星期四,那么明天不是星期五。 经分析可以发现上面的例子表达了两种逻辑关系,p成立则q成立,p不成立则q不成立。我们称p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q的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同时,q也p是的充要条件,即p与q等价。 在这三个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不断地发现其中的本质属性,不断地进行归纳,不断地获得新的认识,思维在不断地顿悟,不断地飞跃。这样,数学思维便得到了训练,创新能力便得到了发展。 二、明确训练方向,做到一题多解 职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向明显特点是单向直进,即顺着一个方向前进,对周围的其他因素“视而不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定向集中思维,又要注重多向发散思维。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积累和记忆模式,集中向一个目标进行分析推理,全力找到唯一的合理的答案。后者是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解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朝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探求多种答案。在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向性,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思维方法。 例:试判断点A(1,-1),B(3,3),C(4,5)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