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丰1号玉米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docVIP

咏丰1号玉米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丰1号玉米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咏丰1号玉米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 咏丰1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粮饲兼用等特点。结合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咏丰1号;玉米;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36-02 山西中早熟区玉米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3,十年九旱,土壤瘠薄,平均单产只有4 500 kg/hm2左右。山西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畜牧养殖业,必须扩大冷凉地区和夏播区玉米种植面积。咏丰1号产量高(最高产量可达13 623 kg/hm2),品质优,粗蛋白含量11.34%,商品性极佳,在同类品种中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双突破。其突出的抗旱性和耐瘠薄的优势以及活秆成熟、茎秆可作青贮饲料的特点,十分符合山西省早熟区的生态特点以及畜牧业发展战略。 咏丰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自选系R9703为父本,以外引系早48为母本组配成的玉米杂交种。2000、2001年分别参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品种试验、山西省早熟玉米杂交种预备试验,2002—2003年参加山西省早熟玉米生产试验、区域试验、不同生态区域试验示范,发现该品种增产潜力大,比对照屯玉8号增产15.7%,尤其在二坡地、丘陵种植增产优势,适应性强,活秆成熟,对玉米穗腐病、叶斑病、粗缩病和矮花叶病有抗性,抗旱,耐瘠[1]。2004年1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以代替中单2号、烟单14进行种植,该品种丰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近年来,通过相关部门的合作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组装和普及,累计推广咏丰1号66.67万hm2,增产幅度18.5%~19.8%,增加经济收入约1.5亿元。同时,在近几年的推广实践过程中,根据咏丰1号主要生态特点,结合推广实践中高产典型的栽培技术,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创高产提供技术指导。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咏丰1号具有较强的顶土能力,播种后出苗迅速,生长势强,叶鞘、叶色分别呈浅紫色、深绿色。成熟期玉米成株为半紧凑型,穗位高、株高分别为95、260 cm。咏丰1号玉米的叶片呈灰绿色,整株可生长叶片18片,叶片宽大有皱褶,花药黄绿色。果穗长筒形,苞叶较长,花丝绿色,秃尖小,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穗长、行粒数分别为24 cm、42粒,百粒重、出籽率分别为32 g、85.7%,籽粒黄色、马齿型。 1.2 抗逆性 通过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接种鉴定,2002—2003年轻感丝黑穗病,抗小斑病、大斑病、穗腐病、青枯病,高抗矮粗缩病、花叶病,抗旱,耐瘠薄,苗期抗旱能力强。 1.3 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672 g/L,粗蛋白质、粗脂肪、淀粉、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1.34%、4.5%、69.66%、0.27%。 1.4 适宜区域 咏丰1号属早熟玉米品种,春播早熟区、夏播区生育日数分别为130、100 d,与对照屯玉8号相近。适合在北方春播早熟区、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2]。 2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子准备 为提高种子发芽势,增强种子对空气、水分的吸收能力,一般在播前3~5 d晒种2~3 d,从而保证玉米提前1~2 d出苗[2]。同时,为防治丝黑穗病、地下害虫,播前用立克锈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2 适时播种,覆盖栽培 适时播种、覆盖栽培有利于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当10 cm土层地温稳定在10 ℃以上时,应及时抢墒播种,一般晋中东山区4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在无霜期较短的地方,可采用覆盖栽培进行增温保墒,弥补温、光、水资源的不足。 2.3 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 为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根据玉米的特征特性、当地的生产水平确定栽植密度[3]。咏丰1号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依据各地肥、水条件,播种量235 kg/hm2,5片叶定苗,适宜栽培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建议采用宽窄行种植,按照宽行65~70 cm、窄行36~40 cm、株距30 cm进行播种。 2.4 优化施肥,提高肥效,施足底肥 依据土壤养分实际测定情况,因地制宜,实施配方施肥。一般施有机肥30~45 t/hm2,有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和养分均衡供给,播种时施磷酸二铵750 kg/hm2,促进幼苗早发、整齐、健壮[3]。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25~300 kg/hm2,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4]。 2.5 苗期管理 在播种后出苗前,用40%乙莠悬浮剂2 250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