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节 致突变作用 食品毒理学
第八章 致突变作用 一、基本概念 二、突变类型 三、突变的发生与修复机制 四、致突变试验与致突变作用评定 一、基本概念 突变(mutation) 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称为突变,突变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突变发生原因分为: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由于自然界中诱变剂的作用或由于偶然的自制、 转录、修复时的碱基配对错误所产生的突变。 2、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诱变剂诱发的突变。 二、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 (一)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1.碱基置换(base—pair substitution) 指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落所致的突变。 转换(transition) 颠换(transvertion) 2.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指发生一对或几对(三对除外)的碱基减少或增加,以致从受损点开始碱基序列完全改变,形成错误的密码,并转译成为不正常的氨基酸。 3、大段损伤 是DNA链缺失或插入,这种损伤有时可跨越两个甚至数个基因。 (二)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1、 指染色体的结构改变 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 aberration) 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2、染色体数目异常 体细胞二倍体(2n);生殖细胞单倍体。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为标准,分整倍性畸变和非整倍性畸变。整倍性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减,非整倍性畸变系指比二倍体多或少一条或多条染色体。 (1) 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aneuploid)指细胞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体(monosome),增加一条染色体时称为三体(trisome)。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会导致基因平衡的失调,可能影响细胞的生存或造成形态及功能上的异常。如21三体导致先天愚型(Down氏综合征)。 (2)整倍体 整倍体(euploid)指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减,如形成三倍体(triploid)、四倍体(tetroploid)等。在人体,3n为69条染色体,4n为92条染色体。在肿瘤细胞及人类自然流产的胎儿细胞中可有三倍体细胞的存在。发生于生殖细胞的整倍体改变,几乎都是致死性的。 三、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机制及后果 (一)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机制 1、 直接以DNA为靶的诱变 ① DNA加合物形成 ②碱基类似物取代:如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能取代胸腺嘧啶,2-氨基嘌呤(2-AP)能取代鸟嘌呤 ③烷化剂的影响:甲基化>乙基化>高碳烷基化 ④致突变物改变或破坏碱基的化学结构 化学物破坏或改变碱基的结构, 有时还引起链断裂。 ⑤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 ⑥DNA-蛋白质交联物 ⑦二聚体的形成 (二)、不以DNA 为靶的间接诱变(纺锤体抑制、对酶促过程的作用) 化学物的间接诱变可能是通过对纺锤体作用或干扰与DNA合成和修复有关的酶系统。 1、 纺锤体抑制:一些化学物能作用于纺锤体,中心粒或其他核内细胞 器,从而干扰有丝分裂过程。诱发这种作用的物质称为有丝分裂毒物,又称干扰剂。 2、 对酶促过程的作用: 对DNA合成和复制有关的酶系统作用也可间 接影响遗传物质。 (二)突变后果 1、体细胞突变的后果 ①、最受注意的是致癌问题; ②、胚胎体细胞突变可能导致畸胎; ③、致突变物透过胎盘作用于胚胎体细胞导致流产。 2、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 ①、致死性影响:可能是显性致死或隐性致死。②、非致死性影响:出现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含先天性畸形)。 ③ 、将使基因库的遗传负荷增加。 (三)突变的修复机制 修复(repairing) :是对已发生分子改变的补偿措施,使其回复为原有的天然状态。 修复的主要类型: 1 光修复 2 切除修复 3重组修复 4 SOS修复 四、致突变试验方法 (一)回复突变试验 1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1) 细菌回复突变 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在营养缺乏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根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致突变物。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2)真核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 真核微生物可以检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常用的酿造酵母菌株有:D3,D4,D7等。 2、哺乳动物细胞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试验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