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PDF

区域经济研究丛书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 陈先勇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总 前 言 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热潮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计 划经济时代,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分工格局都无条件地服从国 民经济的宏观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区域经济 学也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 推进,地方政府开始具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承担起发展 当地经济的责任。采取何种发展战略、何种发展模式,如何与 国家以及其他地区协调,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另外,改 革开放在给地区经济注入崭新活力的同时,区域间经济发展的 差距迅速地扩大了,而且差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呈现出继 续扩大的趋势。因此,认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科 学阐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与宏 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又具 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大课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就一直十分重视区域经济发展 总 以及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问题。20 80 前 世纪 年代初,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六五”计划第一次将“地区经济发 言 ▲ 展计划”专门列出,提出了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七五” 计划进一步提出“要正确处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 1 2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 地带的关系”;“八五”计划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布局和政策提出 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正确处理发挥地区优势与全国统筹规 划、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较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 促进地区经济朝着合理分工、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的方向前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 五”计划和20 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分明确地把“坚持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今后 15 年工 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并把这归结到“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 要条件,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的高度,要求全党 重视。进入2 1 世纪,“十五”计划则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 进步”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 报告中都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 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和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强调“要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 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和经济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要逐步提 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 色的城镇化道路”。之后,党和国家又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 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思想。2005 年,温家宝总 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强调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 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 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整体战略部署。” 上述各个阶段的战略部署都是针对各个时期区域经济发展 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与此相对应,产生了一轮又一轮 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潮,对区域经济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也逐步深化和具体化,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区域 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思路。 本丛书围绕着区域经济理论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 展开论述。 《区域经济理论》在参阅了大量的有关政治经济学、西方经 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生产力布局学、规划学等相关 文献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准确的 总结和分类。全书分为十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是对区域、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理论内涵的界 定。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