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山装的演变及欣赏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黄隆生是一位越南的华侨,开有一家洋服店,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筹组兴中会,一次到黄的店购物。黄得知这个顾客就是孙中山时。当即要求加入兴中会,为革命出力。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中山装就这样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于是中山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中国男装一款标志性的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翻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衣领定为翻立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其二,依据“礼,义,廉,耻”定前身四个口袋,袋盖为 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 四维(礼、义、廉、耻)。 其三,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 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四,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五,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立法院——立法权,审核权,宪法起草权 司法院——审判权,检察权,宪法解释权 行政院——行政权 考试院——考核权,裁撤权 监察院——监察权,弹劾权 礼、义、廉、耻”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的道德行为规范。在《管子·牧民·国颂》中就直截了当地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被我们这个世界大国遵循了几千年,是因为有其积极的一面。 在《管子》一书的开篇《牧民》里就明确的提出了“礼、义、廉、耻”的重要性:国有四维,断了一维,国家就不安稳;断了两维国家就危险;断了三维国家就颠覆;断了四维国家就灭亡。不稳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颠覆可以再起,而灭亡了就再也没有办法了。什么叫四维?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就不会越轨;有义,就不会一心只想往上爬;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跟随坏人。因此,人们不越轨,君主的地位就安稳;不一心往上爬,就没有阴谋欺诈活动;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跟随坏人,邪恶之事就不会发生。 中山装的由来 在清朝(1644—1911年),中国男子都是按照满族的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 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改变,但基本式样仍保持着原有的状态,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的剧变,而且也促使服装的变革更为迅速而明显。中山装就是在这一变革中诞生的。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毛主席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民国18年制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装的萌芽,据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 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河内由广东人黄隆生开设的洋服店,为了节省外汇,并能体现中国国情而授意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的。 但是,也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