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精心打造 杜甫_万方多难中成就诗圣 各个阶段及代表作.ppt

一线教师精心打造 杜甫_万方多难中成就诗圣 各个阶段及代表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线教师精心打造 杜甫_万方多难中成就诗圣 各个阶段及代表作

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 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回忆学过的杜诗 简析其代表诗作,体会情感 作者 简介 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深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由于奸臣捉弄,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全国,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伟大的情谊。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杜甫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困顿长安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杜甫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冒险逃出。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帝而使他失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四川。 这一时期中,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安史之乱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建了一座草堂定居。 在这里,他被严武的人推荐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一时期,杜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相对减少,抒情诗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如《江畔独步寻花》等。 杜甫草堂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病死孤舟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ceng)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