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_两汉经济发展课件(范体兵).ppt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_两汉经济发展课件(范体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_两汉经济发展课件(范体兵)

东汉宁城图 * 四、商业的繁荣 三、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二、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的进步 本单元学习要点 本课重点、难点 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的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 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 1、黄河的治理: 汉武帝时期 2、农业的进步 农具的进步 农作物的进步 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 梨壁 二牛抬杠 耧车 小麦 水稻 千亩桑麻 黄河壶口 黄河故道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怎样办???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汉武帝 朕要亲自治黄河,看它还决口不? 六辅渠 白 渠 漕 渠 龙首渠 王景 是,臣遵旨。 你去修河吧。 结果: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以后 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汉明帝 犁 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耧车 汉代牛耕图 图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比当时的耦耕法效率高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 1、黄河的治理: 汉武帝时期 2、农业的进步 农具的进步 农作物的进步 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 梨壁 二牛抬杠 耧车 小麦(北方) 水稻(南方) 千亩桑麻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 丝织技术 丝织品 提花机 染色 素纱襌衣 2、冶铁技术的提高 杜施发明水排 “炒钢”技术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女主人辛追 素纱襌衣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也)。”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江苏徐州市汉兵马俑博物馆复制的“炒钢”盔甲 “炒钢”技术 铸铜业 长信宫灯 马踏飞燕 玉器制造业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 丝织技术 丝织品 提花机 染色 素纱襌衣 2、冶铁技术的提高 杜施发明水排 “炒钢”技术 东汉市集画像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三、商业的繁荣 1、东西二京 长安 洛阳 2、商业区 市 1.繁华的二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规模宏大 人口众多 设施完备 市场独立 特点: 东汉集市画像砖 *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