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届四川省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巴中)征文
环境保护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几点思考
朱重成
摘要:当前社会正处于改革转折期和矛盾凸显期,如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政府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环境保护与维护好群众利益的密切关系,然后进一步探索了如何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环保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关键词:环境保护,群众利益,对策,整治,执法。
近年来,我市正处于“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高速发展期,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大刀阔斧的进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当人们正享受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和醉心于GDP的高速增长时,隐藏在背后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和加剧,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由环境问题所引起的信访投诉案件不断上升,以恩阳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 2013年环保信访投诉案件 52件,2014年截至8月份已受理69件,比去年增长32.7% ,对此,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已成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环境保护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
(一)环境保护是有效维护群众利益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大力保护,营造一片碧水蓝天的人居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是有效维护群众利益的基本方法。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市环保系统始终坚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最大化的维护群众利益,就是最有效的群众路线”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相继开展了“环保检查执法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二)环境保护是有效维护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目前,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伸,各类大型企业的陆续入驻,对城市周边的植被和山体破坏大,排污量与日俱增,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扬尘等污染严重,且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发展的观念依然存在,加之,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由此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正在加剧。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有效维护群众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三)环境保护是有效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
1、只有保护好环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才有保障。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好的生存环境是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保障,我市目前虽未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但关于环境方面的投诉却日益增多,这为无疑是给我们的一个讯号,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已刻不容缓,环境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2、只有保护好环境,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我们的追求,可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我们所有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今,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群众的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环境的优劣。
二、新时期下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对策思考
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作为出发点,把解决危害群众建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重点环境问题。
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围绕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抓住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行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严查。二是继续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利用我市森林覆盖率高、重工业少、环境基础好的优势,以“五创联动”为契机,继续巩固和发扬在此基础上的成果。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把项目手续审批关,严格执行有污染性质的企业准入标准,防患于未然。三是集中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问题。进一步推进对三县两区主要河流等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整治。巩固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直接排污口的取缔关闭成果,集中解决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问题。
(二)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1、健全完善环境执法长效机制。强化环保执法机制创新,完善多部门联动和环境违法案件移办制度。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公开环境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加强新闻媒体等监督作用,公开曝光违法排污企业,公开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营造良好执法环境。继续推进企业环保诚信制度,对不诚信的企业按照相关的法律予以处罚。建立环境安全隐患企业和挂牌督办企业定期巡查制度,跟踪其落实整改的过程,维护环境安全。
2、加大对环保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依据环保法律法规,对发现环境违法行为,除要追究违法企业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企业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整治不力、拖而不决、行政干预或者行政不作为,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或社会稳定的,给予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