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史论述.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音乐史论述

中西音乐史论述 .贾湖骨笛:1984年至 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 时期遗址中的墓葬群,先后出土了20 多支骨笛,距今九千多年至七千八 百年上下。分为早、中、晚三个历史时期和三种类型:早期,距今约九千 多年至八千六百年上下,出土两支骨笛,一支开有五孔,另一只开有六孔, 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距今八千六百年上下至八千二 百年上下,出土十四支骨笛,除两支残损外,其余均为七孔,能奏出六声 和七声音阶。晚期,距今八千二百年上下至七千八百年上下,出土七支骨 笛,除四支残损外,其余的三支,两支为七孔,另一支是八孔,能奏出完 整的七声音阶和七声之外的一些变化音。早期的两支骨笛是迄今已发现的 年代最早,管身最为完整,是这一时期音乐性能和制作水平最高的管乐器。 中期的M282:20、21两支骨笛,是所见历史上最早的雌雄笛,制作工 艺精细,试奏音准很好,音色清润。 2.六乐:亦称六代乐舞。即原始氏族社会传为黄帝之乐的 《云门》、传为 帝尧的《咸池》、传为帝舜之乐的《韶》和奴隶社会禹的《夏》、商汤的《濩》、 周武王的 《武》。周代制定礼乐,六代乐舞用于郊庙祭祀。以 《云门》用 于祭天、《大咸》用于祭地、《大韶》用于祭四望、《大夏》用于祭山川、《大 濩》用于享先妣、《大武》用于享先祖。 3.律吕: 即十二律中的六律、六吕,律吕也是十二律的又称。十二律中的 单数律位,称作律,又称阳律;十二律中的双数律位,称作吕,又称阴吕。 因双数的六吕位于单数的六律之间,故六吕又称作六间;又因金文 (殷、 周钟鼎等器物所铸文字)的 “同”字写法与后世的 “吕”字写法相同,而 有了六吕和六同两种写法并存的情况。六律: 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又叫六吕或六同。 4.八音:中国传统乐器分类法。西周出现的按八种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 多乐器的分类方法,称之为八音。金—钟、铙,石—磬,土—埙、缶,革 —鼓、鼗,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竽,竹—箫、篪。 5.乐悬:西周礼乐制度,规定了钟、磬等乐器的悬挂数量和排列方位等, 体现了等级的高下。《周礼?春官?大司乐》:“正乐悬之位:王宫悬 (四面)、 诸侯轩悬 (三面)、卿大夫判悬 (即宫悬之半,二面)、士特悬 (一面)。” 6.旋宫转调:是指宫调系统中的调高 (宫)转换和调式 (调)转换。《礼 记?礼运》有:“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即十二律以此作为宫音构 成不同音高的音阶。“旋相为宫”就是旋宫。旋宫是指调高的转换;转调 是指 调式的转换。 7.九歌:原为楚国地区民间祭祀歌曲,由十一首楚声歌曲组成,歌词经过诗 人屈原整理,为 《楚辞》名篇之一。 8.协律都尉:汉乐府乐官职称。汉武帝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主持乐府工作。 历代有设协律部、协律中郎将等,名称不同,品级亦不同。 9.曾侯乙编钟:1978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年代为战国初期 (公元前433年前后)。共出土编钟六十四枚 (楚王镈一 件不计),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上层十九枚钮钟,其中十三枚体制 一致的为一套,余六枚是不成套的散钟;中、下两层是四十五枚,实为三 套编钟 (其中的两套相同,只是其中一套缺少一钟)。每钟两音,在击处 (隧部和鼓部)标明音名。钟体刻有错金铭文二千八百余字,标明音名及 其所在律位。编钟制作工艺精美,音质、音准良好。四套编钟均有连续的 半音音列构成完备的十二律,可旋宫转调,适于演奏比较复杂的乐曲。钟 铭中有不少已失传的乐律学内容,它的发现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对重 新认识我国音乐文化在先前时期的高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0.京房:本姓李,字君明,西汉时律学家。为解决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 不能回到黄钟律,而继续上下相生推演为六十律,虽未合实用,但他对平 均律的探索启发了后来者。他发现管律的计算存在 “竹声不可以度调”问 题,而制成十三弦 “准”,推进了乐律的精确计算。他改良的羌笛由四孔 增加为五孔,能胜任了五声音阶乐曲的演奏。 11、广陵散:琴曲,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的但曲中即见此曲。今存琴曲 《广 陵散》是写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最早的谱本为明代 《神奇秘谱》(1425) 所载。 12、但歌:产生于汉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后运用于相和歌中,由一人 领唱,众人唱和,不用乐器伴奏。 13、三调:即相和歌、清商乐中的平调、清调、瑟调三种常用的调式。最 初,相和歌是按平、清、瑟三调作乐曲的归类,后来又增加了楚调和瑟调, “总谓之相和调”(旧唐书?音乐志)。《魏书?乐志》载陈仲儒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