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冷分子的誕生與分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文/金政
一、介紹
在1985~1986年,朱文教授(Steven Chu, 目前在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BNL)與William D. Phillips教授(目前在美國國家標準及技術中心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成功的以雷射捕捉和冷卻中性原子,此技術為原子物理學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這項成就加上Claude Cohen-Tannoudji教授(目前在巴黎的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ENS)所作的理論研究於1997年獲頒了諾貝爾物理獎。
近年來科學家對超冷原子氣體的研究已有了長足的進展。在1995 年一個重大的突破,科學家將具有玻色子性質的原子進一步冷卻並觀察到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簡稱玻色凝聚。由於這個實驗,JILA的Eric A. Cornell教授、Carl E. Wieman教授與麻省理工學院的Wolfgang Ketterle教授分享了200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原子的玻色凝聚導致了許多重要的實驗發現;例如,第一個物質波放大器[1]、物質波的孤立子(soliton)[2]和渦流(vortex)[3]以及在光晶格(optical lattices)中的量子相變(quantum phase transition)[4]。
在超冷原子氣體的研究中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構想:是否也能對分子氣體做類似的量子控制?若答案是肯定的,由分子組成的量子氣體將能對相位和諧(phase coherent)的化學反應有全新的貢獻;分子氣體也可能提供更高精度的精密量測,並加深我們對於費米系統中的庫柏對(Cooper pairing)現象及其超導或超流性質的瞭解。那麼,我們怎樣產生分子的超冷氣體?分子氣體在什麼樣的情形下會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利用分子氣體的玻色凝聚可以進行什麼樣的實驗?在這篇文章裡,我將會對新近的分子氣體實驗和令人異的結果—費米原子的實驗首先達到分子玻色凝聚的里程碑—做一個簡介。
如同原子的量子氣體,分子的量子氣體意指每個量子態的平均分子數是一或大於一。在如此高的相空間密度下,氣體的行為完全被量子統計所支配,而形成一個量子簡併氣體(quantum degenerate gas)。在這個機制下,玻色氣體會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許多玻色子會佔據同一個巨觀量子態。另一方面,對費米氣體來說,由於鮑立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禁止兩個或更多個相同的費米子佔有同一個量子態,系統於是形成一個簡併費米氣體(degenerate Fermi gas)。
達到量子簡併的條件是:原子的德布洛依波長(de Broglie wavelength)必須超過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而氣體必須被冷卻到極低溫才能達到此種狀態。在原子氣體的實驗中,冷卻降溫通常由兩步驟組成。首先,透過雷射冷卻與侷限的技術將原子初步的減速並限制其活動;其次,將較“熱”的原子從位能阱中移除,使得剩下的原子進一步降溫(蒸發冷卻,evaporative cooling ),直到達成量子簡併態。
不過,雷射冷卻的方法對分子來說是無效的,因為雷射冷卻的高效率是倚賴原子簡單的能階結構和其能夠被連續激發的特性,這種特性允許原子透過連續散射數千個光子而減速。但對於分子而言,複雜的分子振動與旋轉的能階結構,使得利用連續雷射激發致冷幾乎是不可能的。想要獲得超冷的分子氣體我們必須應用其他策略。
近幾年發展出冷卻分子的一種方法是倚賴緩衝氣體(buffer gas)致冷的原理。這種方法是將分子和另一種冷卻氣體做直接的熱接觸,例如,300mK的氦氣氣體[5]。只要分子是反磁性的,他們能進一步被侷限在一個磁阱中。利用在磁阱中的蒸發冷卻降溫法,將來可以進一步提升分子的相空間密度達到量子簡併態。另一種方法是在一個非均勻且時變的電場中降低分子束的溫度[6],首先讓分子通過一個噴嘴而擴散到真空腔內,根據絕熱擴原理溫度會快速下降,再利用上述的時變電場以獲得非常冷的分子。利用這個方法,我們可以獲得溫度為20mK、密度為每立方厘米個的 ND3分子[7]。
這兩種方法的主要的優勢在於多種極性分子都可以如此被冷卻或捕獲。此方法還有個很重要的優點,在這個實驗中分子處在震動能階的基態,而基態分子在分子碰撞過程中應是最穩定的。不過,在這些實驗中,分子的相空間密度仍然太低,不足以達到量子簡併的狀態。
為了避免直接從室溫中冷卻分子,我們也可以將超冷的原子組合成分子。一個方法是利用雷射產生光組合反應(photoassociat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