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1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文题解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喜欢仁德却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愚蠢。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
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1.掌握重要实词特别是“就”“亡”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课文。
2.重点领悟孔子的“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1.字音字形
葸(xǐ) 悌(tì) 笃(dǔ) 贰(èr)
2.通假举要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你
好知不好学:“知”通“智”,聪明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亡”通“无”,没有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长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勤勉
君子笃于亲:对……笃厚,厚待
则民兴于仁:兴起,建立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浇薄,不厚道
贤贤易色:轻视
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
(2)一词多义
就
亡
(3)词类活用
贤贤易色:前“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崇尚;后“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有德的人
事父母,能竭其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竭尽,用尽
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匡正
不贰过:数词活用为动词,重复出现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远离。这里指不偏爱
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害人害己
(4)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为己
古义:学习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古义:年轻人。
今义:学生。
其蔽也贼
古义:害,害人害己。
今义:小偷。
其蔽也绞
古义:急切,不容忍而伤人。
今义:缠在一起。
则民不偷
古义:浇薄,不厚道。
今义:盗窃。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生而知之者,上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2)介宾短语后置句
君子笃于亲。
敏于事而慎于言。
陈亢问于伯鱼曰。
(3)定语后置句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5.名言名句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不学《诗》,无以言。
(4)不学《礼》,无以立。
6.重要虚词
结合例句,掌握“为”的常见用法。
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比较灵活。
民斯为下矣!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弟子孰为好学?(《论语》)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孔雀东南飞》)
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今为宫室之美为(做)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6)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如今人方为(是)刀俎,我为(是)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1.选文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2.句段赏析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