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点——虚词辨析(三)与、则
知识点——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一、定义】 文言虚词是文言实词的对称,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语法成分,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某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解释也相当灵活。文言虚词共计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辨析(三)与、则 【二、常考虚词列举】 6个文言虚词: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十五、【与】 (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对、向、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和项羽见面。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你父亲回来,自然会找你算帐的。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③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这小子,不值得和他一起谋划。 ④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郦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和我的相同。 ⑥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谁更美?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和它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那实际上多到百倍。 2、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为、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替别人耕地(被雇佣耕地)。 (二)连词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1.连词,连接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和、跟、同 ①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只有你和鲁肃跟我的想法一样。 ②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 ---蜩与学鸠嘲笑它。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以派遣将士守住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啊。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2、相当于“与其” 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与其让别人杀我,宁可我自杀。 3、相当与“或者”“还是” 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晏子春秋·问下》)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①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我拿了……一双玉杯,想要送给亚父。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于是(有人)送给他一只生猪腿。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2.结盟、结交、交往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结盟之国,是不智。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结交秦王嬴政却不帮助五国啊。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3.对付 ①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我平生了解韩信为人,(他)是很容易对付的。 ②一与一,谁能惧我?《左传·相公二十五年》 4.参加、参与(此时读yù)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 虚词辨析(三)与、则 【三、常考虚词辨析】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论语》) ——我赞同点(点,人名)的主张。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翟方进传》) ——早上犯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 ③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