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1、相关定义 1.1、相关概念与资料 “近世浙江籍进士数据库”,是本文进士数据统计的基本依据。 浙东五县,专指绍兴府的余姚县、会稽县、山阴县和宁波府的郸县、慈溪县。 浙东五县在明代进士人数众多,在浙江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又同属于 宁绍平原,有相似的地理环境与民风民俗。 (日)森正夫《日本八十年代以来明清史研究新潮流》,《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4期。 第一章明代绍兴府余姚县的社会和文化 1.2、狭邪小说的概念 所谓”狭邪小说”之名最早见于鲁迅先生的《小说史略》:” 自明及清, 作者尤多,明梅鼎柞之《青泥莲花记》,清余怀之《板桥杂记》尤为有名。是后则 扬州、吴门、珠江、上海诸艳迹,皆有记载,且令人小传,亦渐侵入志异书类中, 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至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 鉴》,惟所记皆为伶人。”[I]此后的学者大多认同狭邪小说是指清代后期小说中以描 写青楼、梨园为主,描写其中的妓女、缥客等人群的章回体小说。狭邪小说的作 者大多为游幕的文人,创作狭邪小说的原因是”块然魄擂于胸中而无以自消”的 消遣行为。[2]由于文本的相互交流、传承,使晚清的狭邪小说基本具备了小说流派 的特征。作为一个流派,晚清的狭邪小说具有自己的本体渊源和文化渊源,更具 备自己的发展轨迹。石昌渝认为,”清末盛行的狭邪小说,如《品花宝鉴》、《花月 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等等,是才子佳人小说在清末的变种,才子仍是 才子,佳人换成优伶和妓女。叙事之缠绵,感情之哀怨,又胜于清初的才子佳人 小说。鲁迅先生强调狭邪小说与《红楼梦》继承关系,认为狭邪小说将”佳人” 变为”优伶”,表现空间由”大观园”变为”妓院” 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的叙事传统,下启民初的言情、神 鬼小说创作,是近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自鲁迅先生首倡近代狭邪小说以来, 研究几经起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溢美”、”近真”、”溢恶”。经过六十多年 的创作历程,狭邪小说体现出一个明显的发展的过程,这一问题学界存在两种观 点。前者是鲁迅先生的”三期说”,小说中娟妓形象与现实世界的接近为分判依据, 认为”作者对于娟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由于这 一思路符合狭邪小说思想倾向与审美趣味转变的事实,加之鲁迅先生对狭邪小说 研究,此种为后辈学者所沿用。这是对狭邪小说的早期定义、研究,现在我们依 7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日沿用这种说法。 1.3、士子概念界定 清朝在立国之初,就开始开科取士。顺治元年,神州格局未定,各地抗清武装 斗争不断,清政府就果断宣布开科取士。浙江总督张存仁在奏疏中说:”近有借口 剃发及反顺为逆者,若使反形既露,必处处劳大兵绞捕。窃思不劳兵之法,莫如速 遣提学,开科取士,则读书者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后多有谋臣建议用开 科取士来收拾人心。以后,清朝历代皇帝都将科举视之为”抡才重典”。国家通过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取士分为三个大的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清代,不论年龄 大小,未进学的读书人都称为童生,而童生经过童试进入府州县学才成为生员,所 以童试为读书人进身之阶。生员又称为”秀才”。”秀才”二字,始见《管子?小匡 篇》:”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呢,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史记?儒林 传》:”公孙弘等议,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是秀才科名所自起”。成为生员后, 读书人开始正式走上博取功名的科举道路。当然,朝廷对生员资格有一定的限制。 顺治9年规定:童生入学,乃进身之始,不可不严为之防。或系娼、优、隶、卒之 家,及曾经问革,变易姓名,侥幸出身,访出,严行究问黜革。若教官纳贿容隐, 生员扶同保结者,一体究革治罪。也就是说,除了广大女性排除在科举之外,出 身为娼者、艺人、衙役、差役和曾经犯罪受提审、革职者,这五种人不能参加科举 考试。除此,即使是孤寒贫穷之家,只要有读书人,皆可参加科举考试。其实,清 代贱民相对于良民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在逐渐减少的。雍正时曾先后 为天下贱民豁不过,监生如参加本省乡试,就由地方官送学政录科,如参加顺天乡试, 则由本籍所在地方官申送国子监考到录科。地方官学生员和国子监学生已经进入了 士子的行列,脱离了一般普通百姓的身份,也享有不同于普通百姓的特权。《汉书,食 货志》:”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 ?此时四民的区别只在于从业的不 同,到唐后期以后,士族一般是指通过科举入仕或准备应举入仕的家族。”士子” 就成为了一般读书人的通称,士的这一内涵也成为科举时代的通行用法。清代于生 员尤为优待,顺治13年规定:”各省提学,将各学廪、增、附名数细查在学若干, 黜退若干,照数册报,出示各府、州、县、卫张挂,俾通知的确姓名,然后优免丁

文档评论(0)

zqianqxf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