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风机微机继电保护设计
煤矿风机微机继电保护设计
1、相关定义
1.1、保护通信模块定义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TInMasterProtocol { // 从 OXF 继承 PLTask task; // 从 PLTask 上继承 PLReactive reactive; // 从 PLReactive 上继承 // 为通信规约定义的变量 - 46 -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保护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BYTE* pRxd; // 接受帧缓冲地址 BYTE* pTxd; // 发送帧缓冲地址 // 实时数据、参数等 BYTE* pMirrorReadBuf; // 镜像读取内存数据缓冲区 BYTE* pMirrorWriteBuf; // 镜像改写内存数据缓冲区 // 命令数据 TXDOCommProperty* pDOCommProp; // 遥控,主要用于命令下发 }TInMasterProtocol;
1.2、保护模块化设计概念
程序设计的模块化是一种对复杂性问题”分而治之”的策略。模块 化设计是目前在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和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30] 。模块化是我们一直都提倡的思路。在早期微机保护主要采用汇编 语言来编写程序,汇编语言没有专们的模块化软件开发功能,所以在 实现时相对与高级语言更需要有模块化的思想来支撑。因此,在早期 微机保护编程中真正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较少,造成保护逻辑处理 复杂代码冗余,现场也出现了由于程序设计流程导致的据动和误动的 情况。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逐渐在各方向专业中 得到普及,另外随着微机保护的发展微机保护的编程人员的经验积累 逐渐摸索出了各种编程方法。 模块化核心是对实际问题结构合理划分,下面我就个人对软件化编 程的理解,对本次保护系统设计实现方法作如下说明: 模块化设计的模块设计主要涉及如下概念定义: 元件:有固定的数据结构,和固定的逻辑处理方式的独立的数据处 理单元。 模块:继电器模块,功能模块 继电器模块:由一个或多个元件组成,完成一个完整的继电器功能, 可以应用于实际系统对应的功能。简称:继电器 功能模块:由一个或多个元件组成的完成某一系统非继电器功能需 求的独立处理单元。 装置:由一个或多个继电器模块、功能模块、元件组成的完成某一 - 31 -
1.3、保护各压板定义
位 置1含义 置0含义 D0 差动速断保护投入 差动速断保护退出 D1 比率差动保护投入 比率差动保护退出 D2 差流越限告警功能投入 差流越限告警功能退出 D3 PT断线检测功能投入 PT断线检测功能退出 D4 差动TA断线检测功能投入 差动TA断线检测功能退出 D5 差动TA断线闭锁单相差动保护 差动TA断线不闭锁单相差动保护 D6 循环显示相电流、线电压(一次侧) 不循环显示相电流、线电压(一次侧) D7 循环显示有功、无功、频率(一次侧) 不循环显示有功、无功、频率(一次侧) D8 循环显示差动电流(二次侧) 不循环显示差动电流(二次侧) D9 过流速断压板投入 过流速断压板退出 D10 过负荷保护压板投入 过负荷保护压板退出 D11 零序保护压板投入 零序保护压板退出 D12 负序保护压板投入 负序保护压板退出 D13 功率保护压板投入 功率保护压板退出 D14 失步保护压板投入 失步保护压板退出 D15
1.4、保护与更新的定义
保护(conservation)包括对于历史建筑的保存与修复,以及历史校园环境规划中的 整治与梳理行为。 保存(Preservation):是保持文物历史建筑的原始状态的意思,即保留原真性。 修复(Restoration):是对历史建筑进行的维修,使其结构与形象都回到破损前的状 态。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7
1.5、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概念
1.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 建筑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新建与再利用。再利用的概念在《建筑、 设计、工程与施工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在建筑领域之中由于要创造一种新 的使用机能,或者是由于需要重新组构一栋新的建筑或构造物——用各种满足新 需求的新形式将其原有机能重新延续的行为。有的时候建筑再利用也会被称之为 建筑的更新或改建。建筑再利用可以使我们捕捉建筑过去的价值,利用价值,并 将其转化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活力。建筑再利用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建筑师发 现、捕捉一栋现存建筑的潜力,并将其开发为生命的能力。”3 再利用就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全部或者部分重新使用的一种方式,其内 涵重在功能的开发,获得更深层次的社会存在意义与价值。建筑再利用外延上包 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筑主体的加固、修缮,二是建筑改建、增建,三是保留部分 有机体在新建筑中循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