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瓷器纹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代瓷器纹样

论唐代瓷器纹样 1、相关定义 1.1、瓷器绘画的定义 瓷器绘画的概念由孔六庆先生在《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一书中定义为”专指 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瓷版平面上的绘画表现”。 笔者将其理解为:以毛笔和钴料为主要创作工具,以瓷器胎体表面为载体,运用 绘画技法进行表现的陶瓷装饰方式。其与传统纸面、绢面绘画的不同主要有以下 三点:第一,绘画材质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工艺因素的制约与特性。第二, 绘画载体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由平面空间转向立体空间与平面空间结合的空 间表达形式。第三,由于瓷器本身的工艺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瓷器绘画浓郁的 装饰风格以及民间审美倾向。 1.2、青花瓷器和瓷器绘画的基本定义 1.3.1 青花瓷器的定义1.3.1 青花瓷器的定义 青花瓷器的概念根据中国硅酸盐学会1982年版《中国陶瓷史》定义为”应用钴 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铀下彩瓷 器”。 但是,根据现在所发现的元代青花来看,器物不仅有呈清亮透明的釉面, 也有呈亮青色的釉面,还有呈青白色但较浑浊的釉面。因此,笔者认为研究不应 只局限于罩施透明釉这一范围,青花在更大范围内可以理解为必须具有以下三方 面要素的瓷器:着色钴料的使用、瓷土配料与烧造、釉下青花工艺.如此确认,将 使在更大范围内系统、完善的研究元代青花瓷器的各方面特性,对元青花瓷器进 行分类、分期、分型讨论,把握其发展的脉络与细节成为可能。 元青花瓷器品种有蓝地白花、白地蓝花和青花釉里红三种,存世数量最多的 是白地蓝花。现在发现的直接有纪年的元青花和有确凿材料明确其年代的元青花, 已有至元十三年(1276年)、延佑元年(1314年)、延佑四年(131 7年)、延佑六年(1319年)、延佑七年(1320年),至正十一年(1 351年)的年款的元青花,几乎包含了元朝的各个时期。而烧造地除了景德镇 之外,还有浙江江山 、云南建水和玉溪等窑口。 1.3、相关概念界定 (-)时空范围 本文研究的时间限定在1127年(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至1279年(宋 祥兴二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收国元年(1115年)建立金国,天兴三年(1234年) 亡,其间于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有一短暂过程与北宋正面交锋,后灭北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1127年建立南宋,至1279年为元军亡。从理论上 讲,南宋、金正面对立的时间为1127至1234年。然而,从金亡再到南宋亡的几 十年中,南宋境内特别是四川地区仍有不少北方瓷器出土,依据当时的形势及 其他遗址、遗迹中所见金代瓷器的特征分析,这部分瓷器的生产时间也应在金 代。因此,本文中宋、金瓷器交流研究的时间下限就设在1279年。 南宋初,金兵一度进至湖南、江西、浙江三省的中部。绍兴九年(1139年, 金天眷二年),宋、金第一次合议成立,双方确立以当时的黄河为界。次年金人 毁约,出兵取河南、陕西。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 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今秦岭 以南1。此后虽因战事而有局部变动,但大体基本稳定在淮河至大散关一线。 本文对宋、金间的瓷器交流进行探讨,就是基于上述的时空背景。当然,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也会将一些特殊情况考虑进去,尽可能将样本数据和分析 做得客观。 (二)对本文研究的瓷器品种归属判定 由于研究条件及笔者学识所限,不大可能对所有宋、金交流瓷器的窗口属 性亲自作以一一判别,故本文以考古简报、报告中判定的容口属性作为主要立 4 1.4、”唐代三国诗”的定义 通常来讲,”三国诗”是指三国时期创作的诗歌,但本文中以”三国诗”来简 称”唐代的三国诗”,故借用此名。 在唐诗分类中,并没有”三国诗”这一概念。三国诗大致属于咏史诗或述怀 诗的一个部分。典型的三国诗以三国人物或三国事件为题材,如李九龄的《读三 国志》、周昙的《三国门》组诗、李贺的《吕将军歌》、杜甫的《蜀相》等,这种 通篇都以三国人物或三国事件为描写对象的诗在唐诗中比例很低,故将此类诗定 义为狭义的三国诗。与此相对,诗的主题并非题咏三国,但是诗句中出现了三国 人物与事件,这样的诗我们同样将其归类于三国诗。如孟浩然《醉后赠马四》:”四 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 3三国时马良因眉毛参有白 毛故称”白眉”。孟浩然以马良为例,赞颂一种信言果行、重情重义的任侠精神, 虽然整首诗并非三国主题,但出现了三国人物与典故,所以这类诗歌也算为三国 诗。由于诗歌整体内容与三国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将这类诗归为广义的三国诗。 将狭义与广义综合起来定义,唐代的三国诗就是:内容中渉及三国人物或三国事 件的唐代诗歌。 在确定这一概念之后,接下来又面临另外两个问题,何为”三国人物”和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