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日本右倾化及其危害
论日本右倾化及其危害
1、相关定义
1.1、关键概念界定
要理解日本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右倾化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对 右翼、右倾、政治文化、日本政治右倾化等核心概念进行一个界 7 定和说明,理清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研究 它们之间的关系。
1.2、危害辨识的定义和举例
1)危害辨识的定义 危害辨识:在指定的范围(区域、流程、工种、任务等)内将存在的各种具体的危 害进行识别和描述的过程。 对辨识出来的危害的命名原则:对电网企业生产作业中经常面临的可能危及人员、 设备、电网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一般采用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 “压力不足的车胎”、”有尖角的设备”等。 2)危害辨识举例 举例 1:对于驾驶汽车作业来说,压力不足的车胎,颠簸不平的路面都属于一种危 害。 举例 2:对于继保接线作业来说,错误的图纸,狭窄的作业空间也分别属于一种危 害。
1.3、危害论定义
马克思说:”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 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态意横行。”2。 “所谓利益,就是指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人的活动实现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一 定数量的客体对象。”“。法不是立法者随心所欲的创作,而是对现实存在的利益 的确认与保护。这种通过法所保护的利益,我们将之美其名曰:”法益气 首先,法益必须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需要的客体对象。称法益 为”客体对象”,意指法益不在主体本身,而在主体之外,是满足主体需要的东 西。从客体的角度,法益可以分为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 有的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都可能成为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法益)。因为刑法所保 护的是可能受到不法行为侵犯的利益,而某些精神利益是不可能受到不法侵犯 的,因而立法者并不将其上升为法益。例如,名誉是一种精神利益,而名誉通常 1s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8页 19列宁全集[Ml(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92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l〔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60.292页 21苏宏章.利益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21页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具有三种含义:一是内部的名誉,即客观存在的人的内部价值;二是外部的名誉, 即社会对人的价值所给予的价值判断;三是名誉感情,即本人对其自身价值的意 识、感情。”由于客观存在的人的内部价值是不可能受到不法侵犯的,故刑法只 是将外部的名誉、名誉感情作为法益进行保护。 其次,社会、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没有 个人利益,不仅众多的个人不可能生存和发展,而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也同样不 可能,法益也就变成了空中楼阁。”23。同样,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社会、 依赖于国家,即社会、国家为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服务。也就是说社会利益、 国家利益是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发展需要的利益。因此,在一定的层面上,法在 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保护超个人利益;而在最高的层面上,保护超个人利益, 也是为保护社会成员的利益服务的(当然是以超个人利益可以还原为个人利益为 前提)。 再次,法益的主观,不是取决于个别人的主观认识,而是取决于一般人的认 识。即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法益,应当以一般人的认识为基 准进行判断,而不能以个别人的认识为基准进行判断。法是普遍适用的规范,法 将以何种现象作为利益并给予保护,除了考虑这种现象能否满足社会成员生存、 发展的需要外,所要考虑的是一般人的认识,而不是特定个人的认识。所以,社 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所普遍需要的客体对象,才可能受到法的保护。 最后,法益不仅以一般人的认识为基准,而且存在于一定社会形式中,一定 社会形式是利益的社会基础。”任何主体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必须和其他主 体发生联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形式中谋取利益”2,”社会形式从根本上 规定着利益的发展和演变,决定着一定的利益的社会历史内容。”。25 所有的法都是保护法益的,刑法也不例外。只是刑法在一般部门法对某种不 法行为的处理不足以抑制该不法行为、不足以保护某种法益,当这种不法行为对 法益的侵害与威胁达到刑法所不能容忍的底限时才动用刑罚。正如卢梭所说:”刑 法在根本上与其说是一种特别法,还不如说是其他一切法律的制裁力量。”6,”刑 22转引自旧〕大爆仁.刑法概说[M]有斐阁,1992.130页 23张国钧.邓小平的利益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9页 24苏宏章.利益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21页 25张国钧.邓小j卜的利益观f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4页 2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I.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63页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教案 第13课 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三).docx VIP
- 2025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pdf VIP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docx VIP
- 建筑工程述标(鲁班奖项目超高层框架结构技术答辩).pptx VIP
-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知识培训.pptx VIP
- 《电梯关键部件寿命评估技术规范》.pdf VIP
- 高压氧舱技术的进步与挑战.docx VIP
- 消防考试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