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配送线路优化问题分析—以德邦物流北京分公司为例
配送线路优化问题分析—以德邦物流北京分公司为例
1、相关定义
1.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涉及的基本概念有:资源(Resources)、作业(Activity)、作业 中心(Activity Centre)、成本对象(Cost Objects)、资源动因(Resources Driver)、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作业成本池(Activity Cost Pool)和成 本要素(Cost Element)。其内在联系如图 2-1 所示: 图 2-1 作业成本模型[3 ] 作业成本法的首要工作就是作业的确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作业的类 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作业成本法下的资源是指为产出作业、产品、服务而进行的费用支出,资源 就是各项费用。 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即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 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专家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称作资源动 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帐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作业动因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它们计量了每类产品消耗作 业的频率,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资源 A 资源 B 资源 C 作业成本库 作业中心 产 品 作业动因 成本要素 资源动因 9
1.2、物流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逆向物流概述2.1 逆向物流概述 2.1.1 逆向物流的定义2.1.1 逆向物流的定义 关于逆向物流,学术界的见解并不统一。1981 年,Lambert 和 Stock 最早 提出逆向物流的概念。国际权威组织美国后勤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最早在 1992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逆向物流” 一词,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作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 废弃物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到了 2002 年,CLM 给 逆向物流下了一个正式的定义: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恢复价值或合理处置,基 于成本效益原则,对原材料、中间库存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地 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流动而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称为逆向物流。1995 年,Giuntini 和 Andezll 将逆向物流简单地概括为组织对来源于客户手中的物 资的管理。caertr 和 Elrima 定义逆向物流为公司通过再循环(recycle)、再使 用(reusing)以及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使公司可以有效率地达成环境保护的过程。 Carter 和 Ellmar 将狭义的逆向物流定义为通过配销的网络系统将所销售的产品 进行回收的过程。但是以逆向物流广义的定义而言,逆向物流还包括减少正向物 流中使用的物料数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回收的物料数量和使产品能够再使用以 及更方便地进行再循环处理。 《中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6》则将逆向物流分解为两大 类:逆向物流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 是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 分类、加工、包装、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上述各定义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关于逆向物流的内涵基本相同,即简单的 概括,逆向物流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 直至最重处理环节的过程[1 ] 。 6
1.3、-3-1 绩效的有关概念
绩效是结果。有人认为绩效就是公司员工符合要求的工作成果,或者是为实现公司目 标所做的具体工作 [5] 。 绩效是行为。美国学者墨菲(Murphy,1990)认为:”绩效是人与人在组织中工作的 一系列活动或行为” [6]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坎贝尔(Campbell,1993)经过研究认为绩效是 行为,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可以被发现和察觉,能够根据个人的不同表现来定等 级 [7] 。美国学者布卢姆布里奇(Brumbrach,1998)认为绩效既包含行为也包含结果,行为 是人参与工作活动的具体表现,由工作计划决定任务量和具体工作内容,并不是只为取得 结果的过程。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结果 [8] 。 绩效是能力。有人认为能力是人们履行职责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与优秀工作成果有因 果关系的行为维度或行为特征。也有人认为能力是潜在的、持久的个人特征 [9] 。 勃蔓和莫拖瓦德罗(Borman、Motowidlo,1993)认为绩效主要包含任务绩效与关系 绩效两层含义,根据所设计的绩效二维模型分析,组织规定的行为活动或与特定的工作任 务熟练有关的行为,称为任务绩效;自发的行为或与未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称为 关系绩效 [10] 。 本文在研究中既有过程也有结果,过程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