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的立论.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新闻评论的立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立论 一、新闻评论立论的含义与意义 确定新闻评论的基本观点,是评论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 2 二、新闻评论立论的基本原则 (一)求真:形成的观点要正确 衡量观点是否成立的3个条件: 符合客观实情,揭示事物本质,正确反映舆论;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针对党报新闻评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社会; 符合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政策制定是二者的结合) 3 (二)求新:文章要有新意 1、原因: 文章归根到底都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而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 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无穷尽的;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总是接近真实而没有达到真实。 4 2、如何写出新意: (1)有新意的文章首先是文章有新观点、新思想、新见解; 可以来自上面的精神; 从生活实践中观察而来 《谨防精神贿赂》 注:我们要追求新意,但这不能建立在闭门造车的基础上,要符合实事求是,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新。 5 谨防精神贿赂 1981年10月31日,《工人日报》刊登了一篇仅有300字的小言论《谨防“精神贿赂”》。文章通过剖析一个三年内连涨两级工资的逢迎者,自我吹嘘送“精神礼品”的故事,提出了谨防“精神贿赂”的观点,受到大家的称赞,获得当年度的全国好新闻奖。按说,分析拍马吹牛现象、嘲讽抬轿子吹喇叭的文章不算少,为什么这篇文章特别受人青睐呢?关键在于文章能从常见的谴责谄媚者、鞭挞爱戴高帽子者的路子中跳出来,通过分析奉承者的言行以及奉承的结果,发现了“精神贿赂”这一大家没有注意到的立意点,使文章的立意显得很巧,高出同题材的文章。 6 如何写出新意 (2)文章可以从新角度出发来写出新意。《收起对策,执行政策》 《对策也可当镜子》 (3)选择新的材料和语言。 《话说其他费》 7 (三)求准:文章的议论要有针对性,因为同样的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议论,应言当其时、言当其事。 从形式、大局出发; 从全部材料出发; 论点要集中(基本论点只能有一个) 《回答一个问题:翻二番为什么能够实现?》 8 (三)、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 1、根本方法 调查研究,是形成对事物客观认识的方法,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实事求是的过程。 (1)原因: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评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应,要提高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从新闻评论的写作实践来看,优秀的选题不管是内容、观点、材料或语言都是来自于调查研究。 9 赵超构 生于1910年,1934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任南京《朝报》编辑。1938年在重庆任《新民报》主笔。1946年任上海《新民晚报》总主笔,并为《人世间》杂志撰写专栏杂文。建国后,他任上海《新民晚报》总编辑、社长,并以“林放”笔名撰写《随笔》、《未晚谈》等专栏。在历次政治运动的委屈和磨难前,他始终保持新闻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揭露丑恶,讴歌光明,如椽巨笔,犀利隽永,篇篇是警世华章。 10 听说市政府将拨九十万元,整顿市容。 整顿市容的意义怎样?筑马路、起洋楼、拆茅屋、逐乞丐。“把市面弄弄漂亮些,免得外人见笑”,这就是整顿市容者所能了解的唯一理由了! 其实依我们看,批评一个都市之美丑,决不能专看物质建设之是否漂亮。最要紧的,还是这个都市生活的精神是否和谐健全。换言之,肃正市风比粉饰市面更要紧。今日之重庆,足以使外人发生“党政人员精神堕落,不足有为,复兴无望”之感者,不在乎马路,而在乎上流人物的“奢侈浪费,漫不检束”的腐朽荒淫的生活。今日之重庆,足以使外人发生危惧之感者,也不是物质建设之不够,而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苦乐对比太深刻。所以,怎样洗伐奢侈颓废之气习,建立简单朴素之市风;怎样扩张社会救济事业,调和贫富阶级之精神,是今日主持市政者急需考虑的大问题。我们敢说这九十万元,不论用在收容街头难童,建筑平民住宅,或扩充公共卫生事业上,都比修马路有价值得多。修马路,起洋楼,这只是粉饰太平的工作,于今日是毫无意义的! (1938.7.30) 11 (2)什么是调查研究?(包括3个环节) 尽可能多地占有所评论问题的材料、具体事情 对全局和有关政策文件的把握了解,尤其是对评论作者而言,此块占的比重比一般记者要大 联系以上两者进行思考、构思 视频《上海120踢皮球事件》 12 (3)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访问 观察 问卷调查 抽样 隐性采访 13 (4)记者和评论员调查研究的主要差异 目的 记者了解情况侧重于了解事件真相,而评论员不仅要了解事,也要了解实; 方式 记者现场调查研究较多,而评论员主要是“坐冷板凳”; 评论员更多地要关注大局、形势,提出问题是其主要目的,而记者在此方面所占比重较小 14 (5)调查研究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