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_第三章水流地质作用.ppt

工程地质学_第三章水流地质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学_第三章水流地质作用

第三章 水流的地质作用 3.1 水流概述 大气降水落在地面,一部分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另一部分沿地面由高向低流动形成地表水。本章两部分内容:地表水和地下水。 (2)洪流:随着片流的进一步发展,山坡上沿最大坡度方向可出现一些沟槽的雏形,其一旦形成,水层增厚,水量增加,冲刷能力增强,片流中更多水流向沟槽集中,并以较大能量冲刷、扩大沟槽,片流转变为线状水流,称为洪流。 (3)河流:在冲沟的发育过程中,沟底下切至地下水面线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的不断补充,暂时性水流转变为经常性水流,即为河流。 特点:线状水流,具有固定流道,经常性水流。 其形成的堆积物:冲积物 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河床是指平水期河水占据的谷底,也称为河槽。河漫滩是经常被洪水淹没的谷底部分。 谷坡是河谷两侧因河流侵蚀而形成的岸坡。古老的谷坡上常发育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地,阶地是被抬升的古老的河谷谷底。 谷坡与谷底的交界称为坡麓,谷坡与山坡交界的转折处称为谷缘,也称为谷肩。 三、河流的动能 河流具有的动能,称为河流的活力(E); 地面流水作用于克服水流内部的粘滞阻力、流水与地面、空气等的摩擦力以及搬运泥沙所消耗的总能量,称为河流的负荷(L)。 3.2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活力)以及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河流侵蚀作用按侵蚀的方向又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一、河流的下蚀作用 (1)下蚀原因 A、顺坡而下的水流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 B、携带的沙砾不断撞击河底; C、锅穴作用 (2) 侵蚀基准面 将控制河流垂直下切作用的下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分永久侵蚀基准面和暂时侵蚀基准面。 (3)对河谷横断面的塑造 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其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大,具有较强的下蚀能力,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 (4)对河谷纵断面的塑造 A、急流 B、瀑布 C、平衡剖面 (4)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发展,加长河谷,把河流向源头发展的的侵蚀作用称为向源侵蚀作用。 二、河流的侧蚀作用 中下游河曲的形成和发展 : 3.3 河流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一、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学搬运。 机械搬运作用可分为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在河流中、上游水急、颗粒较大,推移、跃移和悬移三者共存,且推移、跃移更主要;在中下游则是跃移和悬移更主要。颗粒的搬运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流速增大,推移可变为跃移,跃移也可变为悬移。流速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转变。 二、沉积作用 河流发生沉积作用有三个主要场所:一是河流汇入其它相对静止的水体处,如河流入海、入湖以及支流入主流处;二是河床纵剖面坡度由陡变缓处,一般来说河流中、下游地势较平坦,沉积作用明显;三是河流的凸岸,由单向环流侵蚀凹岸,其产生的碎屑在凸岸沉积。 3.4 河谷地貌 一、山区河床地貌(侵蚀地貌) 山区河床的横剖面呈深而窄的“V”形,河床纵剖面比降很大,床面起伏,常发育有岩槛、石滩、深槽、跌水瀑布等阶梯状地形。 1)岩槛 :由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底部形成,因形似门槛而得名。当岩槛高度大于河水深度,使局部河床呈悬崖状阶梯时,就会形成跌水瀑布。 2)石滩 :又称礁滩,是指隐藏在水下的巨大岩石露头。石滩有的与岸边相连,有的孤立于河床中。 石滩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顺河走向的岩性不均一,造成抗冲刷力弱的岩石河床深,抗冲刷力强的岩石河床浅,形成水下石滩;二是来源于谷坡崩塌、滑坡或两岸支沟冲入的巨大岩块,滞留水中,成为石滩。 3)深槽 :指山区河床中,由断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软弱岩层或囊状风化带等抗冲刷力较弱的部位,因冲刷的不均匀性而成为特别深的槽形洼地。 河床深槽是由河底的漩涡流带动卵砾石不断进行磨蚀作用形成的,大多分布于河流侵蚀作用强度极大的峡谷河段。 二、平原区河床地貌(沉积地貌) (1)心滩(channel bar) A、由双向环流作用形成,多发生在水流由窄束段进入开阔段部位的河床中; B、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 C、心滩上游不断侵蚀,下游不断沉积,缓慢向下游移动; D、具有二元结构。 (2)边滩(point bar) A、由单向环流形成,多发生在弯曲型河道的凸岸偏下游方向; B、横剖面呈不对称形态; C、洪水期被水淹没; D、具有二元结构 (3)河漫滩(flood bar) A、是边滩变宽、加高且面积增大的产物; B、洪水期被淹没; C、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砂砾等较粗的河床沉积物,上部为泥沙、粉砂质等较细的沉积物)。 B、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