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教案.docVIP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历史根源 社会背景 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剧侵华 表现:1、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资本输出形式 危 害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和政治 抢夺路权 列强控制交通大动脉,掠夺中国,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开采矿山 掠夺矿藏,使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 开办工厂 占有市场,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银行变成了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控制了中国的贸易和金融 2、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家 强租或割占地区 势力范围 实质 影响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是中国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 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高峰 俄国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新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清政府偿还借款,并加紧搜刮,各地的自然灾害等 经济、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时间:19世纪末 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原因: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3、为支付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1、民办厂矿数量增加 特点: 2、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3、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举步维艰原因: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潮 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产生条件:2、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 3、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 1、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 思想主张:2、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3、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指导思想 维新思潮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人物,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梁启超谭嗣同‘冲决网罗’主义。体现了民主革命思想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他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批判建君主论,主张主权在民。 过程 开始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湖南的改良派还办了《湘报》。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后又在上海组织了“强学会” 1898年4月康有为发起建立保国会 3、创办学堂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百日维新” 翁同龢(解除远离)      陈宝箴(地方官员个别代表)                  旧势力社会基础厚 慈禧太后 (强,控制主宰)  荣禄(提升重用) 大多数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 袁世凯(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阱) 戊戌政变 直接原因: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伊藤博文访华 过程:1898年9月21日,慈禧宣布 “临朝听政”,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囚禁光绪帝在瀛台。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命丧顽固派的屠刀之下。 原因 1、客观上,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旧势力力量雄厚 2、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根本原因)。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方针策略,还是在组织程度上,都表现出软弱无力和政治上的不成熟 3、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发动广大群众,使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4、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是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另外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坎坷 意义 爱国性 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