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1.docxVIP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典故以及怀古伤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金救国的热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愤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故以及怀古伤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金救国的热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愤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1205年春初,风和日丽的一天,镇江北固山北固亭中,一位须发全白满面愁容的老人正凭栏远眺:碧天千里辽阔,群山连绵起伏,江山如此多娇!老人仰天长啸:什么时候能驾长车、踏破贺阑山缺,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哎,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就是号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背景:此词作于1205年。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这年春初被任命为镇江知府。镇江当时是抗金前线。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备战,但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自己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同时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忧心忡忡。   二、指名朗读(正音、停顿)   思考:大家看到诗题《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关键词是哪个?   ㈠词中一共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   6个:1、孙权 2、刘裕(寄奴)3、刘义隆 4、霍去病5、拓拔焘(佛狸)6、廉颇   ㈡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他们的事迹?(板书)   1、孙仲谋大败曹军 2、刘裕建刘宋政权 3、刘义隆北伐惨败   4、霍去病封狼居胥 5、佛狸击败宋文帝 6、廉颇得不到重用   三、齐读1、作者在词中讲这几个故事用意何在?(南宋和北宋地图对照,长江北岸是南宋、金国的交战区)   孙权仰慕英雄鞭策自己,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⑴“英雄”:赞美孙权敢于与曹魏抗衡,(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孤当与孟德决之”)⑵“英雄无觅处”,英雄难再,千古江山,江山本代有才人出,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承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的繁华和英雄的业绩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千古江山,可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而南宋朝廷却依然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怯懦无能。⑶孙权是国君,在赤壁之战中,正是因为有了孙权的坚持和力挺,周瑜才能大展拳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而如今君主怯懦无能,表达自己闲置不用的苦闷。   刘裕赞美英雄,对南宋即将北伐的激励,对自己报效朝廷的含蓄表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斜阳草树下掩映的故居如此的荒凉,刘裕出身寒微,而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的对比。   刘义隆草率出兵惨败。“草草”,“封狼居胥”想建功立业。血的教训,用张浚兵败符离,主张有备而战,反对韩侂胄为个人私利草率出兵,对国事的担忧。   佛狸祠“神鸦社鼓”,如今佛狸祠前祭神赛社、烟火不断,一派热闹、喧嚣的景象。作者遥望破碎的山河,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扬州地区的战火纷飞、硝烟滚滚,作者率领义军从北方归来。踌躇满志,抗金斗争如火如荼。宋军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而如今长江北岸瓜步山是沦陷地、金人统治区(完颜亮在四十三年前曾驻扎在瓜步山上,严督金兵强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自然成了完颜亮的影子)。今昔对照,警示沦陷区的百姓不要忘却国恨家仇,不要安于异族的统治,劝诫南宋统治者要北伐收复失地。(提示:佛狸祠是民族耻辱的象征,而百姓却以为是福佑人民的神庙。)由此类推,广大沦陷区的百姓会像佛狸祠前祭祀的百姓一样忘记民族的耻辱与仇恨,安心当亡国奴。(画出长江、京口、扬州、建康瓜步山)   例子:走在海参崴的大街小巷,这里曾是中国的领土,被俄国巧取豪夺而走,可如今大街小巷已是金发碧眼的俄国人,已没有了中国人生活的痕迹、中国文化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的悲哀。   地图:   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闲置不用(激愤)报国无门(悲愤)   凭:靠,处境悲凉胜廉颇,报国无门,愤懑!!“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地书”,可以说是写尽他的满腔悲愤与无奈。辛弃疾写了这首词,两年后在极度悲愤中辞世。(板书:仰慕英雄激励北伐有备而战勿忘国耻壮志难酬)   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的手法叫做用典故。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作者怀古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写历史,而在于伤今。(板书“怀古伤今”)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