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瞿希贤与中国民族无伴奏合唱_0.doc

  1. 1、本文档共1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瞿希贤与中国民族无伴奏合唱 1、相关定义 1.1、与音准相关的一些物理声学概念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物体的某一部分振动,会以一定速度在媒介质——如, 固体、气体、液体等——传播开来,这种传播过程,称为波动,简称波)。物体 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在空气中(15)以每秒 340 米的速度向外传播。声波到达 人耳,激发耳蜗内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上神经纤维向大脑发出信号,于是人就 听到声音,人的听觉器官感受的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体)的振动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高(即振动越快),感受到的声音就越高,频率越低(即振动越 慢),听起来声音就越低。然而人耳基底膜的神经纤维系列同客观的振动波系列 并不平衡,人耳所能感受到的振动波,仅仅是极其宽广的频率连续域中的一小部 分,即频率在 8 Hz ~ 20000 Hz 之间,这个范围内的频率叫做声频。音乐上所用 的频率范围(音域),又仅占声频中的一部分,由 8 Hz ~ 10000 Hz 之间。介质 或物理量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叫做纵波。声波就是纵波的一种, 3 而简单说来,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就是空气的压缩和舒张,从而刺激耳膜所产生 的。 纵波实例,如下图: 众所周知,在声音的世界里,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 与之前所讨论的声波联系起来,关于乐音的定义,缪天瑞先生在其书《律学》中 有精确的描述:”当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时,所发之音 就有一定的高度,这种音称为乐音”。也就是说,乐音的发出是由于振动体有 规律的周期性的振动而产生,这样的声音是有固定的频率,所以听起来悦耳,反 之,噪音亦然。 乐音与噪音声谱对比,如下图: 乐音(钢琴) 噪音(机器) 4 用图形的方法来描述振动或波动状态的图象,成为振动曲线或波动曲线。在 现代技术条件下,这种曲线一般是通过仪器来获得。振动曲线如果随时间按三角 函数正弦的规律来变化的,称为简谐振动。简谐振动产生的波称为正弦波,简谐 振动和正弦波是一切振动、波动中最基本的类型,简谐振动和简谐波通常如下图 : 音高是指声音频率的高低,频率高的音调高,频率低的则音调低。本章内容 所讨论的物理学方面的音准实际上指的就是绝对音高(高低大小)的准确度,这 种声音的高度是绝对的,不可变的,所以即使在音乐中所使用的每一个乐音,其 5 音的高度大小在物理学上都是能够找得到相对应的具体赫兹数(振动体在每秒钟 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成为振动数,单位是次/秒,振动数在声学上称为频率, 常用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 )。可见,乐音的物理属性也应包括了频率、 强度、波形和时间。 如下图: 注:本图以钢琴上琴键的音高所相对应物理上的频率数为例(即以十二平均 律为例) 6 以上我们已经从物理学的角度,单独而客观的论述了音高的物理性,这种概 念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变的,也是绝对的。物理学上所说的”振动体在每秒钟 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音准有着直接的联系,或者我们可以说事实上在这里讨 论的物理上的音准其实是指”理想中音高的准确度” ,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 上说的”绝对音准”。 1.2、相关概念界定 2.1.1 竖笛2.1.1 竖笛 竖笛,顾名思义就是竖着吹的笛子,是一种无簧有哨的吹管乐器,是欧洲一 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按总类划分为六孔竖笛和八孔竖笛,现在常用的是八孔 竖笛,属于十二平均律乐器,可以任意转调,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 竖笛在从欧洲到世界的流行过程中,按照演奏指法逐步形成了德式和英式(巴 洛克式)两种体系。英式体系为原指法体系,德式体系为英式体系的变化,它是 德国人为了指法顺手、方便而调整形成的新的指法体系。由于德式指法操作比较 简单,更实用于儿童初级阶段,因此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采用德式指法。 图 2.1.1 1.3、上海音乐学院女声合唱团建设——三位一体概念 一支合唱团能否建立与可持续发展,其制约因素有多个方面。而基于上海音乐学院女声 合唱团的特殊性,这里笔者取其影响力最大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合唱团发展的硬实力 与软实力之间的联系。所谓硬实力,第一是合唱团的指挥,第二是合唱团员,她们二者是最 初的客观存在和合唱艺术传播的载体;第三即是合唱团管理及训练的过程,这个即是合唱团 发展的软实力。笔者认为,只要把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合唱团的三位一体概念, 发展一支优秀的合唱队便指日可待。 (_)第一节指挥的培养——拿来主义与本土力量 合唱指挥对于一支合唱团的发展来说是首要条件,我国一直以来也不乏培养合唱指挥的 渠道,笔者总结归纳有以下几类:1、专业音乐院校,这里有着精良的师资,目前我国具备 世界级合唱指挥大师的专业音乐院校主要有上海音乐学院的马革顺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的杨 鸿年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的吴灵芬教授等;近年来地方音乐院校中也有部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