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都市报新闻语言使用.doc

  1.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都市报新闻语言使用 1、相关定义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网络语言(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language,简称”CmC 语言”) 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语言现象。CmC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 的区分。广义的 CmC 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包 括人类的自然语言和物理技术的语言。前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为实现人际沟通 和交流而使用的语言:后者是指为保障网络媒体的正常运行及发展创新而使用的 技术类的语言,它又可以分为机器语言(如计算机代码等)和程序语言(如 Foxbase、C 语言等)这两大类。狭义的 CmC 语言是特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收 集、发布和交流时使用的自然语言,它和人们在传统媒体上使用的自然语言是一 样的,是最通俗简明和方便直接的终端信息符号。7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层面上 对网络语言展开讨论研究的,所以本文所研究的网络语言,是指在网民这一特殊 社会文化群体内部所使用的,不同于日常自然语言的语言形式及表达方式,是群 体内部在网络这一特殊载体上的交际用语,是存在于这一群体之间并且存在于网 络上的语言。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社会文化变动所引 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是伴随网民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它根植于自然语言的母体,是网络技术环境下语言发展的新形态。8现阶段的网 络语言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符号和动态图像等等,由于本文涉及纸媒和 网络媒体的比较分,因此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语言主要还是以文字为主。 1.2、《庄子》语言观中的关键概念 《庄子》中的很多语句都直接反映了其对语言的态度。由于语言形式的多样, 诸如发言陈述、与人辩论、写作文章等,语言观所包含的层面也不尽相同,为了 方便讨论,下文尝试用书中出现的”言”、”意”、”文”、”辩”、”名”、”道”这六 个关键概念作为线索,借以厘清《庄子》语言观的轮廓,这些语言观是本文主要 的研究对象,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语句也体现了语言观。语言经常是社会群体所 共有,单字含义相对稳定,为了尽量周全,下文对关键字的解释不限于《庄子》 一书。 “言”字在《庄子》书中多次出现,诸如”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则阳》), “知道易,勿言难”(《列御寇》)。言,《毛诗序》中用作”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2,又扬雄《法言 问神第五》所谓”故言,心声也,书, 心画也”,注解为”书有文质,言有史野”3,可见一般意义上对”言”的理解是 较为直接的心志陈述,庄子则不十分确信言一定能反映心志。又《墨子 经说上》 2 写道:”言也者,诸口能之出名者也”4,则”言”与”口”这个发音器官密不可 分,”言”也多指口语交际,这一点在字形上也可得到验证。 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言”与”语”相对立,是指说话者直接发出的较为 简单的表述方式,《说文解字》解释为”直言曰言,论难曰语”5,而《周礼 春官 宗伯第三》载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6,郑玄在注 解中更明确地指出”发端曰言,答述曰语”,也就是说,无论是论辩,还是回答 别人说的话,都要先接收对方的”言”,对”言”进行译码,然后再经过一番思 考,形成自己的”语”,可见”言”远比”语”来的直接、简单,并且自主性更 强。”语”则相对复杂,”祭祀能语”与”升高能赋”、”使能造命”等这样一些高 难度文体相并列——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和社会伦理性而远离自然性,不同于一般 意义上的言说。所以,庄子对无心之”言”是持扬弃的观点的,有批驳,也有继 承和改造;对”语”则多是全盘否定、摒弃,嘲笑”仲尼语之以为博”(《秋水》), 强调”不可与庄语”(《天下》)。 “意”经常与”言”相参照,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经典论题——言意 之辨,即庄子所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意,《说文解字》 释为:”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7《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舜命夔为典乐, “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合”8,”诗 言意”是本于《尚书 尧典》的”诗言志”9的,即太史公自谓”并论次,择其言 尤雅者”。从中我们不难推断,”意”的内涵主要是指心志、思想,而”意”在传 达的过程中又要借助”言”,二者互为唇齿。庄子因为更加强调思维内容的一方 面,所以主张要在”得意”的前提下”忘言”,但也不是不要言,而是把言作为 “暗示人们去领会意的工具罢了”10。 实际上,”察言”并不是”知意”的唯一途径,《易经 系辞上》中说:”圣人 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情意”11,这个”拟诸其形容,象其物 宜”的”象”,就是诉诸视觉的可以表达人们思想意图的中介。言和意、象和意 的关系,都说明”意”是可以表达或者寄托的,值得注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