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鲁迅杂文的文学性特征
1、相关定义
1.1、意象概念和辨析
第一节 意象概念及辨析 鲁迅在杂文艺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创设了大量的杂 文意象,这种意象是通过某种人物、动物、事物、社会现象、行为动作等表现出来的 。 什么是意象?关于意象,自古至今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谓意象,本是 诗歌艺术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等 等。相传舜禅位给禹时,与群臣一起高唱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 光华,旦复旦兮!”就是一首纯意象诗。它以灿烂的祥云,光辉的日月等意象,象征 国运昌盛,以寄赞颂与祝福之意。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 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但《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 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是具体可感的物象。 孔子曾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又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情伪,系辞焉 以尽情言。”这里记载的孔子的两段话,代表了先秦思想家对意、象、言三者关系的 看法。即,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人心中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用意象 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东汉王充的著作《论街》卷十六《乱龙篇》在文末举了四 个类似的例子,归结出”立象于意”的原则,延伸和扩展了《周易》”圣人立象以尽 意”的含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权威意义的语言环境。王弼在《周易略例 明象》 中说:”夫象者,出意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 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 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从一般哲学原理上揭示了言象意三 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国内外文艺理论界对于意象的界定不计其数。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为一尊 的界说。有人认为,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 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 与情调的东西,是作家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高度统一的结合体。象,即客观物象, (转引自)许兴宝.唐宋词人物意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4,1 页. 5 是外在的具体的个别的物象和事象,包括自然界以及人身以外的其他社会联系的客 体,是思维的材料;意,即作者主观方面的思想、观念、意识,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 是思维的内容。”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 某种感情色彩。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 观物象。文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认为,意象是”以表达 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 的表意之象。有人认为,比较文 学中的意象是指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 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意象是一个个具体的、 表意的、可以感知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 概括言之,文学意象是通过作家审美经验筛选,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融入作家 思想情感的物象,是主观的”意”(情思)和客观的”象”的有机结合。文学意象具 有鲜明的主观情思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将思想感情化、具体化,蕴含丰富的内容, 同时可以创造新颖奇特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为广大读者带来广阔的意义选择空间,增 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同时也增强了意义的传达力度,产生经久难忘的艺术效果。简 单说,意象就是作者将自己的观念附着于具体的物象或事象上,即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使评述的某种观念可感觉可联想,隐喻象征是其 特征,并且其涵义比较固定。 一般地来说,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客 观的、自然的物象不一定是意象,但意象在作品中却大多以某种物象的形式呈现出来。 有时,文学作品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刻画的人物形象、描绘的生活场景、铺陈的社 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以及记录的行动画面、环境氛围等等,如果是用来寄托情思或某种 价值取向,这也是意象,即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用意象概念代替形象, 一方面是强调形象中的理性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注重形象的动态性和组合性。也就是 说,意象内容可以是单个人物或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的活动场面及其 内在的活动模式。” 所以,这个意象既可是实物,也可能是虚物。移情于景,存心于 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本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但也可 借用来指意象手法在不同文学作品包括杂文中的运用。 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4 页.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见义勇为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doc
- 浅谈观光自行车的人性化设计.doc
- 浅谈观光自行车的人性化设计_0.doc
- 浅谈觉醒的象征意义.doc
- 浅谈觉醒的象征意义_0.doc
- 浅谈计算机常见故障与维护.doc
- 浅谈计算机常见故障与维护_0.doc
- 浅谈计算机易失性数据收集.doc
- 浅谈计算机易失性数据收集_0.doc
-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解决方案.doc
- 2025年上海市花卉冷链仓储配送一体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船舶制造换热器海水防腐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成本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pptx
- 2025年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套.docx
- 2025年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上海市艺术园区鲜肉创意料理工坊运营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上海市黄磷安全生产管理优化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肉牛营养调控技术对肉质提升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42整式的加减(3)(新教材,分层培优提分练)(试卷+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