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人际功能分析
1、相关定义
1.1、人际信任的概念
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对信任问题进行研究,即个人角度、人际关 系角度、社会角度。个人角度方面,主要观点有: Rotter 认为信任是个体对他人的言语 以及承诺具有可靠性的概括化期望[49];Sabel 把信任定义为交往双方都拥有的认为对方 不会对付自己的弱点的信心[50]。从社会角度出发研究信任的是齐美尔学者,他认为信任 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综合力量[51]。波兰学者彼得 什托姆普卡也提到没有信任,我们的 日常生活都是没办法正常进行的,在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信任更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52]。心理学家 Deutseh 又从人际关系角度探讨人际信任,他 通过囚徒困境实验发现双方合作与否反应了人际信任,因此认为信任可由选择相信他人 的承诺,通过合作行为来体现,信任是一种对刺激情境的反应,刺激影响着个体的心理 及行为,交往双方的信任度随刺激情境而发生变化[53]。 随着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中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国内学者也对人际信任进行了研 究。张建新等人关于人际信任的跨文化研究开启了中国学界对人际信任的关注,他把人 际信任定义为交往活动中的一方在竞争或合作未明的状态下,认为交往对象会与自己合 作的心理期待[54]。郑也夫以现代生物学角度来研究信任,他认为信任的对象是从亲属到 熟人再到陌生人,个体愿意相信他所处的环境、周围的世界和与他合作的人和行为[55]。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杨中芳等人对华人的人际信任做了本土化研究,认为在人与人的 交往过程中,彼此能履行对方所托付任务的保障感便是人际信任[56],这一定义涉及到人 际交往的基本形式和信任过程的认知方面。 综合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人际信任与不确定性因素、个人的心理预期以及交往双方的 依赖性有关。在本研究中把人际信任定义为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对交往一方逐渐建 立起来对其言语承诺等可靠性的预期[57]。
1.2、科技语篇的定义与分类
一、语篇的定义一、语篇的定义 语言学家详细探讨过语篇的定义与分析,但各有不同。有语言学家将语篇定 义为语言学家分析语言现象的文本,是句子以上的单位。也有词典把语篇定义为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存在的一种有意义的语言片段。M. A. K. Halliday (1976)对语篇 的定义是:The word text is used in linguistics to refer to any passage, spoken or written , of what ever length, that does form a unified whole(在语言学中,语篇被用 以指示任何一段口头或书面的文章,任意长度,构成一个统一体)。胡壮麟(1994) 对语篇的定义是:”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 义的自然语言”。张德禄(1989)认为, 语篇不是一个超级句子, 而是一个意义单 位, 是人们实际进行语言交流的实例, 是在一定语境中讲的话或写的文章, 从最 简短的表述如人们临危时喊出的”Help! Help!”到多数情况下要由若干句话、数十 句话以至更多的话组成。从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语篇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认识语 篇的侧重点不同,对语篇的长度也有不同界定。有学者认为语篇应该是大于句子 的单位,也有学者认为语篇是任意长度甚至独立单词使用也算是语篇。另外,他 们都同意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无论是单词还是小句甚至语篇,都是意义的表达。 在了解语篇的定义之后,我们发现语篇的种类很多,如新闻语篇、科技语篇 和广告语篇等。每一种类型的语篇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语法和意义体现上都各有 不同。因此,对某一特定语篇类型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从更细致的角度观察其传 达的意义或功能。我们此次的研究主要针对的语篇类型是科技语篇。 - 20 -
1.3、人际信任的概念界定
在对信任的理论研究中,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 向。主要有:社会层面、人际关系层面、个体层面。 在社会层面上,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信任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他认 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波兰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在其著 作《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中将信任看做是一种社会学理论,认为信任就是相 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动的赌博,带有一定的风险性[37]。 心理学家 Deutsch﹙1958﹚著名的囚徒困境实验开创了人际信任问题的先 河。他从人际关系层面得出:信任是个体对刺激情境的一种反应,刺激情境决定 了个体行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会随着情境发生变化。 在个体层面,国外不同的学者观点各异,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信任对象的角度来看,对信任的界定存在两种取向。一种被称为泛化信任,
文档评论(0)